[发明专利]一种超厚楼板支撑架轴力监测系统和拆除条件的验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35561.3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7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严韦;朱文兵;艾迪飞;崔璨;马春玥;钱海波;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5/16 | 分类号: | G01L5/16 |
代理公司: | 江苏昆成律师事务所 32281 | 代理人: | 刘尚轲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楼板 支撑架 监测 系统 拆除 条件 验证 方法 | ||
1.一种超厚楼板支撑架轴力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力监测系统包括支撑架(5)和轴力监测装置;所述轴力监测装置用于监测所述支撑架的轴力;所述支撑架用于支撑超厚楼板以及用于浇筑该超厚楼板的模板;
所述轴力监测装置包括可调顶托(6)、千斤顶(7)、轴力传感线(8)和数据采集仪(9);可调顶托安装在待监测支撑架的顶部;千斤顶安装在可调托顶的下方,可以顶紧或松开该可调顶托;同时千斤顶连接轴力传感线,所述轴力传感线连接数据采集仪,所述数据采集仪用于读测该待监测支撑架的轴力值;轴力监测装置可通过调节千斤顶来载荷或卸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厚楼板支撑架轴力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浇筑该超厚楼板的模板包括侧模板(1)和底模板(2);所述侧模板(1)和底模板(2)构成用于浇筑楼板混凝土的空间。
3.如权利要求所2述的超厚楼板支撑架轴力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浇筑该超厚楼板的模板和所述支撑架之间还包括主梁(4)和次梁(3);所述次梁(3)安装在底模板(2)下方,用于托住所述用于浇筑该超厚楼板的模板;所述主梁(4)安装在次梁(3)下方,用于托住次梁(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厚楼板支撑架轴力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安装在主梁下方;所述可调顶托安装在支撑架顶部和主梁下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厚楼板支撑架轴力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仪安装在支撑架的外部。
6.一种超厚楼板支撑架拆除条件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安装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超厚楼板支撑架轴力监测系统;
(2)安装完毕后,在用于浇筑该超厚楼板的模板中,浇筑下层楼板混凝土;
(3)待下层楼板混凝土终凝后,以下层楼板混凝土为模板,浇筑上层楼板混凝土;
(4)轴力监测装置通过调节千斤顶来卸荷,卸荷的同时在数据采集仪上读测轴力值;
(5)通过轴力值来判断所述支撑架是否与下层楼板混凝土一同承载上层楼板混凝土的荷载;若轴力值不为零,表示支撑架仍旧承载上层楼板混凝土的荷载,则支撑架不可以拆除;若轴力值为零,表示支撑架不承载上层楼板混凝土的荷载,则支撑架可以拆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厚楼板支撑架拆除条件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轴力监测装置通过松开千斤顶来卸荷,卸荷的同时在数据采集仪上读测轴力值。
8.一种调整下层楼板混凝土强度以完全承载上层楼板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安装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超厚楼板支撑架轴力监测系统;
(b)安装完毕后,在用于浇筑该超厚楼板的模板中,浇筑下层楼板混凝土;
(c)待下层楼板混凝土终凝后,以下层楼板混凝土为模板,浇筑上层楼板混凝土;
(d)轴力监测装置通过调节千斤顶来卸荷,卸荷的同时在数据采集仪上读测轴力值;
(e)当轴力值不为零时,轴力监测装置再通过调节千斤顶来载荷,并等待下层楼板混凝土的强度随时间龄期增长,等待期间定期返回步骤(d);
(f)重复步骤(d)和(e),直至轴力值为零,即表示下层楼板混凝土强度能完全承载上层楼板混凝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整下层楼板混凝土强度以完全承载上层楼板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轴力监测装置通过松开千斤顶来卸荷,卸荷的同时在数据采集仪上读测轴力值。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整下层楼板混凝土强度以完全承载上层楼板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所述定期返回步骤(d)为每24小时返回步骤(d)一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556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气井吸气剖面参数计算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基于人像的视频生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