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筒内含裂隙地层位置的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37465.2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45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郝海洋;黄明勇;李勇;班金彭;邓小虎;代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五地质大队 |
主分类号: | E21B47/06 | 分类号: | E21B47/06;E21B49/08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1400***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筒 内含 裂隙 地层 位置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井筒内含裂隙地层位置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在井筒中特定位置放置压力传感器,利用传感器采集该位置处的液压值,通过分析液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液压变化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井筒内动液面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快速准确分析出含裂隙地层井筒漏失或涌水的位置,并根据井筒的尺寸计算出相应的漏失量或涌水量,只需在井筒底部安置压力传感器,并获取液压数据即间接获得漏失层或涌水层的位置及对应的量,高精确的液压数据和短间隔的数据采集可获取准确拐点,有助于为工程技术人员决定相应的方案对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筒内含裂隙地层位置的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中,常常遇到钻遇含裂隙地层导致井内常发生漏失或涌水情况,而埋深较浅的煤层气排采中会遇到上部含水层窜流至煤层的情况。
针对上述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十分有必要提出一种快速准确的获得漏失层或涌水层的位置、可以定量的计算出相应的漏失量或涌水量的分析方法,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含裂隙地层快速提出解决漏失或涌水对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井筒内含裂隙地层位置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在井筒中特定位置放置压力传感器,利用传感器采集该位置处的液压值,通过分析液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液压变化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井筒内动液面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快速准确分析出含裂隙地层井筒漏失或涌水的位置,并根据井筒的尺寸计算出各处漏失量或涌水量。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井筒内含裂隙地层位置的分析方法,步骤如下:
S1、在井筒内下放压力传感器,校正压力传感器的下放垂深H;
S2、采集井底液压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S3、收集井筒内流体并测定其密度;
S4、计算分析井筒内压力传感器数据;
S5、确定井筒内各漏失层或涌水层的位置;
S6、计算井筒内各漏失层或涌水层相应的漏失量或涌水量Q;
进一步的,收集井筒内流体并测定其密度时根据其实际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考虑:
A1、如果钻井过程中井筒内发生漏失情况,则井筒内流体密度值即为钻井液的密度值;
A2、如果钻井过程中井筒内发生涌水情况,则需收集井筒内不同位置处的流体样品,测定各流体样品的密度并计算出平均值作为井筒内流体的密度;
A3、如果煤层气井发生涌水情况,则井筒内流体密度值即为排采产出水的密度值;
进一步的,计算分析井筒内压力传感器数据步骤如下:
S4.1、根据步骤S2采集的井底液压数据,作出压力传感器处井筒内液压P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并作出井底液压变化率dP/dT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
S5.2、根据步骤S3确定对应油气井井筒内流体的密度值ρ、步骤S2中采集的井筒内液压P、步骤S1中压力传感器的下放垂深H作出井筒内液面垂深h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
进一步的,井筒内液面垂深h计算公式如下:
进一步的,确定井筒内各漏失层或涌水层的位置方法如下:
S5.1、根据步骤S4.1中作出的井底液压变化率dP/dT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曲线上的拐点数量即为漏失层或涌水层的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五地质大队,未经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五地质大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74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井套损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碳酸盐岩油井中储集体个数的获取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