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指纹识别的显示面板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37559.X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5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周永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翼盛智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0 | 代理人: | 黄威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识别 高分子复合材料 聚合物 混合物 制备 第二混合物 第一混合物 显示面板 指纹 电信号差异 热处理 后续处理 纳米材料 增透材料 复合材料 超声波 保护层 传统的 反射率 精准度 反差 玻璃 替代 | ||
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指纹识别的显示面板,包括将第一聚合物、第二聚合物、第三聚合物进行混合并进行热处理,得到第一混合物;向所述第一混合物中加入光增透材料,得到第二混合物;向所述第二混合物中加入纳米材料,得到第三混合物;对所述第三混合物进行均匀混合处理;对混合均匀后的第三混合物进行后续处理得到高分子复合材料。该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用于超声波指纹识别中的保护层,替代传统的保护玻璃,使得指纹谷和脊的反射率的反差得到提高,进而使得指纹谷和脊的电信号差异得到提升,最终提高指纹识别的精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指纹识别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指纹识别的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由于不受水和油污干扰,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从而受到广泛关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提升手机、电脑、平板和门禁系统等电子产品的安全性,相比于传统的数字密码,由于指纹解锁的快速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
但是,目前所采用的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的识别效果并不理想,由于传统的保护玻璃的声阻介于指纹谷与脊之间,超声波在保护玻璃与手指之间的界面发生反射时,指纹谷和脊的反射率很接近,两者形成的反差很小,导致手指的谷和脊的信号对比度、信噪比都不高,造成了后期信号处理困难,难以精确地识别出指纹的纹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复合材料用于超声波指纹识别器件的保护层中,以解决现有的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由于传统的保护玻璃的声阻介于指纹谷与脊之间,超声波在保护玻璃与手指之间的界面发生反射时,指纹谷和脊的反射率形成的反差较小,导致手指的谷和脊的信号对比度不高,进而导致后期信号处理困难,难以精确识别指纹,进而影响指纹图像采集的清晰度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将第一聚合物、第二聚合物、第三聚合物进行混合和热处理,得到第一混合物;
S20,向所述第一混合物中加入光增透材料,得到第二混合物;
S30,向所述第二混合物中加入纳米材料,得到第三混合物;
S40,对所述第三混合物进行均匀混合处理;
S50,对混合均匀后的第三混合物进行后续处理得到高分子复合材料。
在本发明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聚合物和所述第二聚合物均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聚乙烯、聚氨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橡胶以及尼龙中的至少一种材料。
在本发明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聚合物是由所述第一聚合物和所述第二聚合物反应形成的嵌段共聚物。
在本发明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聚合物为聚氯乙烯,所述第二聚合物为聚乙烯,所述第三聚合物为聚氯乙烯-聚乙烯的嵌段共聚物。
在本发明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相对于所述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总质量,所述第一聚合物的分子量为50000~110000、质量分数为5%~90%,所述第二聚合物的分子量为50000~500000、质量分数为5%~90%,所述第三聚合物的分子量为10000~100000、质量分数为5%~90%。
在本发明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所述S10包括:
S101,在室温下,将第一聚合物溶解在第一溶剂中,得到第一溶液;
S102,在60~120摄氏度下,将所述第二聚合物溶解在第二溶剂中,得到第二溶液;
S103,在20~100摄氏度下,将所述第三聚合物溶解在第三溶剂中,得到第三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75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