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石墨烯的隐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37674.7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5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竺;姜小川;董豪聪;田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十一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19 | 分类号: | C01B32/19;C01B32/194;F41H3/00;G01S7/02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361004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龙山南路8***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烯纳米片 隐形材料 石墨烯 有机溶剂 分散剂 制备 聚乙烯吡咯烷酮 材料技术领域 甲基吡咯烷酮 分散液中 交变磁场 雷达监测 脉冲信号 分散液 脉冲式 质量比 截断 排布 应用 雷达 | ||
1.一种基于石墨烯的隐形材料,其特征在于,该隐形材料包括石墨烯纳米片、分散剂和有机溶剂,所述石墨烯纳米片和分散剂的质量比为0.05~0.2:1,石墨烯纳米片和有机溶剂的质量浓度比为0.5~1mg/mL;所述有机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石墨烯的隐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纳米片为非氧化石墨烯的层状堆积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石墨烯的隐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高定向热解石墨分散于分散剂中,利用直接液相剥离法制备非氧化还原的石墨烯纳米片分散液,分散液中石墨烯纳米片的浓度3.5~16.5mg/mL;
(2)将步骤(1)制得的石墨烯纳米片分散液与有机溶剂混合,搅拌使其均匀混合成热导率可调的非固化石墨烯复合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直接液相剥离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高定向热解石墨鳞片加入少量乙醇中清洗数次,洗去杂质,再将洗静后的石墨鳞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按照一定的质量比,并按照石墨鳞片0.5~1mg/L的比例加入到相应体积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连续超声48小时,静置后取上层,在7000rpm下离心1小时,吸取清液后继续超声12小时,获得石墨烯纳米片分散液。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洗静后的石墨鳞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质量比为1~1.5:100。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的基于石墨烯的隐形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隐形材料用于制备通过磁场调控的透波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波装置包括透波部件、感应线圈和雷达感应部件;
所述透波部件为长方体结构,包括密封钢化玻璃(8),以及密封在钢化玻璃(8)内部空腔的隐形材料(9),所述隐形材料(9)完全充满密封钢化玻璃(8)内部空腔;
所述感应线圈包括沿透波部件长边,分别缠绕于透波部件上部和下部的两个平行线圈(6),相交于透波部件宽边,平行线圈(6)的中轴线与钢化玻璃(8)长边和宽边构成的平面平行;以及与平行线圈(6)相交,缠绕于钢化玻璃侧部的一个垂直线圈(7);每个线圈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线连接电源正极和负极;
所述雷达感应部件包括雷达信号接收器(2)、处理器(1)、直流电源(3)、平行电磁开关(4)和垂直电磁开关(5);感应线圈(6)通过平行电磁开关(4)与直流电源(3)连接,垂直线圈(7)通过垂直电磁开关(5)与直流电源(3)连接;信号接收器(2)与处理器(1)相连,处理器(1)分别与平行电磁开关(4)、垂直电磁开关(5)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线圈(7)的匝数为5~50匝。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平行线圈(6)的匝数与平行线圈(6)垂直的透波部件边沿长度成正比,比值为30~50mm/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十一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十一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767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电解槽废旧阴极炭块的回收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石墨烯小片在水中的分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