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介质选煤厂自动加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37786.2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2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宋文革;周瑞通;张新元;关丙火;王炳全;王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B13/00 | 分类号: | B03B13/00;B03B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姝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介质 选煤 自动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一种重介质选煤厂自动加介系统,包括:行车、抓斗、储料仓、输送机、泵池、输送泵、液位检测装置、清水管、风管和控制装置;抓斗连接在行车上,抓斗位于储料仓的上方,储料仓的出料口的下方设置输送机,输送机的出口设置泵池,泵池上部设置有输送泵、液位检测装置、清水管和风管,储料仓的顶部设置有料位传感器,储料仓的外壁周围设置有保温装置,清水管上安装有流量计和电动阀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加介质导致的耗费较大人力和物力、人工操作稳定性差、无法及时满足生产需求以及不利于高效分选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介质选煤厂自动加介系统。
背景技术
重介质分选技术有着分选高精度、易操作、自动化便于实施的优点,因此受到各国青睐,在主要的煤炭生产国,重介质选煤逐渐成为主要选煤方式。重介质选煤的工作原理是在分选时,将适当密度的悬浮液和被分选原煤混合送入分选机中,比悬浮液密度低的煤浮起,而密度高的矸石则下沉,然后利用分离技术将煤和矸石分离并排出,经过筛板,进行悬浮液的脱介处理,实现原煤的分选。控制重介质的密度是保证分选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煤本身对加重质的携带,加重质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加入新介质,以维持重介质密度的稳定。
现有技术中,选煤厂中普遍采用人工加介,采用人工抓取介质、添加介质、混合介质和输送介质的方式进行加介质,这种方式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和物力,而且人工操作稳定性差,无法及时满足生产需求,不利于高效分选。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重介质选煤厂自动加介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加介质导致的耗费较大人力和物力、人工操作稳定性差、无法及时满足生产需求以及不利于高效分选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重介质选煤厂自动加介系统,包括:
行车、抓斗、储料仓、输送机、泵池、输送泵、液位检测装置、清水管、风管和控制装置;
抓斗连接在行车上,抓斗位于储料仓的上方,储料仓的出料口的下方设置输送机,输送机的出口设置泵池,泵池上部设置有输送泵、液位检测装置、清水管和风管,储料仓的顶部设置有料位传感器,储料仓的外壁周围设置有保温装置,清水管上安装有流量计和电动阀门;
抓斗跟随行车抓取介质放入储料仓,当料位传感器检测到储料仓内的介质达到设定值时,料位传感器将检测结果传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抓斗停止工作,储料仓中的介质从出料口卸落到输送机上,输送机将介质输送到泵池中,控制装置启动电动阀门使清水管向泵池中流入清水,风管向泵池中吹风,通过输送泵向外输送混合后的介质。
此外,储料仓采用圆柱结构,储料仓的内壁喷耐磨涂层。
此外,储料仓的出料口底端设置有气动敲击锤,气动敲击锤用于敲打储料仓,防止介质结块。
此外,储料仓的出料口呈垂直状并采用收口扩大结构。
此外,输送机为螺旋输送机,螺旋输送机采用变螺距结构,螺旋输送机的转速通过改变电机频率来调节。
此外,泵池包括两个子泵池,包括两个输送机和两个输送泵,每一个子泵池对应一组输送机和输送泵,两个子泵池互为备用。
此外,输送泵为立式泵,采用两台立式泵输送介质,输送泵入口和出口均采用耐磨管道,输送泵的入口插入泵池,输送泵的出口的管道倾斜布置以使停泵时介质有效回流。
此外,保温装置为内置有保温管道的腔体,保温管道内装热水。
此外,风管上安装有逆止阀,逆止阀防止介质倒流。
此外,启动输送泵输送介质时,当泵池内的液位检测装置检测到液位低于临界值时,液位检测装置发送信号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输送泵停止输送介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77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