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气加热生产高纯超细球形硅微粉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37977.9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57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田正芳;田辉明;黄林勇;杨水彬;陈中文;雷绍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冈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01B33/18 | 分类号: | C01B33/18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肖明洲 |
地址: | 438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 加热 生产 高纯 球形 硅微粉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加热生产高纯超细球形硅微粉的装置,包括微粉料仓、雾化装置、高温熔化炉、聚冷却仓、成品仓和除尘系统。所述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和压缩空气通道;微粉料仓出料口通过导管连接到雾化器,该导管接入压缩空气通道;高温熔化炉的上端设置有雾化器,下端连接到聚冷却仓;聚冷却仓下端连接成品仓,下端侧面连接除尘系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高温熔化炉熔化或气化微粒,再进行聚冷却成球,根据粉体的粒径进行筛分和收集,实现了硅微粉的球化和分级和除尘;聚冷却仓采用球冠型上盖的设计,能够使得熔融微粉自然冷却收缩成球形并易于收集;通过控制引风机的风量、压缩空气的气体流量、原料粒径和加料量实现颗粒粒径的实时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非金属矿深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气加热生产球形硅微粉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微电子元件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硅微粉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全球集成电路(IC)封装材料的97%采用环氧塑封料(EMC),而在EMC的组成中,除主料酚醛环氧树脂外,硅微粉是用量最多的填料。硅微粉填料占环氧模塑料重量比达70%-90%。所以为了高质量的塑封料除了要求硅微粉超细、高纯度、低放射性元素外,还特别要求其颗粒球形化。这是因为:(1)球的表面流动性好,与树脂搅拌成膜均匀,使得树脂的添加量小,硅微粉的填充量达到最高,因此球形化意味着硅微粉填充率的增加,而硅微粉的填充率越高,其膨胀系数就越小,导热系数也越低,也就越接近单晶硅的热膨胀系数,由此产生的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性能也越好;(2)与角形硅微粉制成的塑封料相比,球形塑封料应力集中最小、强度最高,当角形粉的塑封料应力集中为1时,球形粉的应力仅为0.6,由此制成的微电子器件成品率高,便于运输、安装,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机械损伤;(3)相比于角形硅微粉,球形粉摩擦系数小,对模具的磨损小,使得模具的使用寿命可提高一倍。(阮建军《球形硅微粉的研究进展》和李俊、蒋述兴《球形硅微粉》)
目前,我国所需要的高质量球形硅微粉部分还依赖进口,如何制备高纯、超细的球形硅微粉仍是国内粉体研究热点。现阶段球形硅微粉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
1、物理法
1.1、火焰成球法:火焰成球法首先对石英进行粉碎、筛分、提纯等前处理,然后将石英微粉送入燃气-氧气产生的高温场中,进行高温熔融、冷却成球,最终形成高纯度球形硅微粉。
具体可采用乙炔气、氢气、天然气等工业燃料气体作为熔融粉体的洁净无污染火焰为热源,此种方法涉及热力学、流体力学、颗粒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理论。与等离子体高温火焰相比,不涉及电磁学理论及离子在电磁场中流动和运动的问题,生产易控制,易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是一种具有发展前途的生产工艺。
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工业燃气--乙炔气和天然气在燃烧的过程中也会给产品质量带来一定的污染。氢气在使用过程中危险系数大。目前还未见该方法在工业上大规模、成熟的应用报道。
1.2、高温熔融喷射法:高温熔融喷射法是将高纯度石英在2100-2500℃下熔融为液体,经过喷雾、冷却,得到球形硅微粉。产品表面光滑,球形化率和非晶形率均可达到100%。据调研,美国的球形硅微粉主要采用此法生产的,由于涉及到高性能计算机技术,他们对外严密封锁。高温熔融喷射法易保证球化率和无定形率,但不易解决纯度和雾化粒径调整等问题。目前国内尚未见这方面研究和生产的报道。
1.3、自蔓延低温燃烧法:自蔓延低温燃烧法的工艺流程包括硅酸钠的制备、硅酸溶胶的制备、混合燃烧液的制备、燃烧反应、退火除碳、洗涤处理等步骤。
该技术方法具有的优点如下:
(1)可以以熔融硅微粉为原料,也可以推广至以天然粉石英为原料;(2)工艺简单,无特殊设备要求,操作方便,易于控制,生产成本低;(3)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仅包含极易溶于水的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不会引入其他杂质离子,有利于高纯硅微粉的制备。
缺点在于:目前该方法只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还不能很好的大规模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冈师范学院,未经黄冈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79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