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600MPa级热轧TRIP型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39349.4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23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郭佳;代晓莉;郭子峰;刘锟;李文远;陈斌;张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8/02 | 分类号: | C21D8/02;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1D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600 mpa 热轧 trip 型双相钢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600MPa级热轧TRIP型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其组织为残余奥氏体、马氏体、以及铁素体,表层组织为:4‑6%的残余奥氏体,5‑15%的马氏体,其余为铁素体,且在所述铁素体中有棒状碳化物;所述钢主体组织为:2‑5%的残余奥氏体,25‑40%的马氏体,其余为铁素体,且在所述铁素体中无碳化物析出。本发明钢的规定塑性延伸强度为333‑351MPa,抗拉强度为602‑614MPa,断后伸长率(80mm标距)为23‑25%。本发明的钢可应用于复杂的汽车结构件、底盘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轧汽车用先进高强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600MPa级热轧TRIP型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用热轧先进高强钢如双相(DP)钢、相变诱导塑性(TRIP)钢已应用于汽车结构件的制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的双相钢在诸多高拉延性的零件上成形困难,难以满足汽车设计复杂冲压结构件的要求。而采用相变诱导塑性钢,延伸率又存在一定的富余量,造成浪费,并且强度等级越高,焊接性越差,但TRIP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在外力作用时,可以吸收能量,发生相变诱导塑性转变,即产生TRIP效应,提高安全系数。
因此开发一种高强度、高延展性又有TRIP效应的双相钢,不仅可以满足复杂冲压结构件的要求,而且具有较好的经济适用性、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600MPa级热轧TRIP型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组织中各相组分的控制,使其具有高强度、高延伸率、TRIP效应的特点。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600MPa级热轧TRIP型双相钢,包括钢主体及覆盖钢主体的表层,所述600MPa级热轧TRIP型双相钢的微观组织由铁素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三种相组成;以体积百分比计,所述表层组织为:4-6%的残余奥氏体,5-15%的马氏体,其余为有棒状碳化物析出的铁素体;所述钢主体组织为:2-5%的残余奥氏体,25-40%的马氏体,其余为无碳化物析出的铁素体。
优选的,在距所述600MPa级热轧TRIP型双相钢表面0-22μm厚度范围内,平均每1000平方微米内的棒状碳化物的数量为23-27个;在距表面22-43μm厚度范围内,平均每1000平方微米内的棒状碳化物的数量为8-10个;在距表面43μm到钢带厚度二分之一处,无碳化物析出。表层厚度范围内碳化物析出呈逐渐递减的趋势,析出碳化物分布趋势直接影响钢性能及残余奥氏体的形成。
优选的,所述表层是指距钢板表面43μm的厚度范围。
优选的,所述600MPa级热轧TRIP型双相钢包括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C0.12-0.14%、Si 0.3-0.4%、Mn 1.5-1.7%、Al 0.35-0.45%、P≤0.014%,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优选的,所述残余奥氏体为薄膜状。薄膜状残余奥氏体能够提升钢材的延伸率。
优选的,该600MPa级热轧TRIP型双相钢的规定塑性延伸强度为333-351MPa,抗拉强度为602-614MPa,80mm标距下的断后伸长率为23-25%。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上述600MPa级热轧TRIP型双相钢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S1、铁水冶炼铸造得到满足化学成分要求的铸坯,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铸坯加热保温;
S2、将保温后的铸坯控制热轧,得到热轧钢带;
S3、将热轧钢带控制冷却、卷取得到产品。
本发明通过保温、热轧、冷却、卷取的工艺流程形成上述特定微观结构的TRIP型双相钢,特别是特定的冷却后卷取工艺利于薄膜状残余奥氏体的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首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93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