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陶瓷膜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39434.0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9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范志军;席红安;刘敏;朱圆圆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诚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2 | 分类号: | C02F9/12;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姚宇吉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池 垃圾渗滤液处理 反渗透处理 垃圾渗滤液 磁化水 陶瓷膜 出水 高级氧化处理 陶瓷膜过滤 絮状沉淀物 氨气 不可恢复 达标排放 回收系统 曝气装置 水质改性 脱氨反应 传统的 分散剂 过滤膜 膜污染 絮凝剂 助凝剂 晶格 晶型 浓水 排布 曝气 疏松 堵塞 排放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陶瓷膜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先在第一反应池内向垃圾渗滤液中加入药剂进行反应,并同时加入磁化水或分散剂,控制第一反应池内反应的PH值为10.5‑11.2,控制第一反应池内反应的时间为5min‑20min。第一反应池的出水进入第二反应池,向第二反应池中加入药剂进行脱氨反应,同时通过曝气装置向第二反应池曝气使得第二反应池内产生的氨气进入回收系统。第二反应池的出水先通过陶瓷膜过滤再进行反渗透处理后排放。反渗透处理的浓水再进行高级氧化处理后将垃圾渗滤液的COD降解后达标排放。采用磁化水来代替传统的絮凝剂和助凝剂进行水质改性,改变生成沉淀物的晶格排布和晶型,使絮状沉淀物变得细小疏松,避免对后续过滤膜造成不可恢复的膜污染和堵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陶瓷膜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由三种,分别为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其中,卫生填埋方式凭借其工艺简单、处理量大、成本较低的优势成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然而城市生活垃圾在经过卫生填埋之后所产生的渗滤液含有复杂的有毒有害成分,例如含有高浓度的成分复杂的有机污染物、富营养化效应的氮磷污染物以及各种重金属污染物。这些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土壤、地表、水、空气等与周边环境交互影响,严重地威胁着填埋场周边的环境和生物的健康,甚至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垃圾渗滤液的危害极大,必须将其进行处理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危害。目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主要是将渗滤液经过膜过滤和反渗透相结合的处理后,一部分水达标排放,而另一部分浓缩液则被回灌到垃圾填埋场中。但在过滤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会形成坚实的垢层堵塞过滤膜的孔道,过滤膜污染严重,清洗频繁。而垃圾渗滤液的回灌导致的问题也日益明显,COD(化学需氧量)、氨氮、盐分等的不断富集导致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越来越难,使得垃圾填埋场的实际厂龄远低于设计要求。已有专利提出了生化处理结合膜过滤工艺的处理方法,但是厂龄较长的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其生化性能很差,浓度过高的NH3-N严重增加了生化处理的负荷,重金属离子对生物成分活性也具有抑制作用,因此直接生化处理难度很大,很难取得理想效果,且处理设备抗冲击负荷能力差,稳定性受到限制。另外有人提出了对垃圾渗滤液采用多级膜组合处理的工艺,但是这种工艺不能去除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由于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含量很高,若不去除氨氮,将会导致反渗透处理后的产水以及最终排放的水均不能达标。还有一种方式是向垃圾渗滤液中加入药剂、重金属捕捉剂等经絮凝沉淀后可有效去除垃圾渗滤液原水中的重金属和氨氮,但是不能对COD进行降解,水质很难达标排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解决现有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中膜污染严重,膜元件清洗频率高;难以比较有效地同时去除COD(化学需氧量)、氨氮、盐分等,产水达标困难;回灌导致垃圾填埋场厂龄低等恶性循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陶瓷膜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加药反应步骤,在第一反应池内向垃圾渗滤液中加入药剂进行反应,并同时加入磁化水或分散剂,控制第一反应池内反应的PH值为10.5-11.2,控制第一反应池内反应的时间为5min-20min,其中磁化水是指经过磁化处理的纯水;
陶瓷膜过滤步骤,将反应后的出水通过陶瓷膜过滤系统进行过滤;
反渗透步骤,陶瓷膜过滤系统的出水进入反渗透系统进行反渗透处理后排放。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基于陶瓷膜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包括:
氨回收步骤,在所述加药反应步骤之后并在所述陶瓷膜过滤步骤之前,第一反应池的出水进入第二反应池,向第二反应池中加入药剂进行脱氨反应,同时通过曝气装置向第二反应池曝气使得第二反应池内产生的氨气进入回收系统,第二反应池的出水进入陶瓷膜过滤系统进行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诚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诚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94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