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39739.1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6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韩忠强;黄宗旺;李昶;郭嘉;段文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0 | 分类号: | E02D29/00;E02D29/16;E02D31/02;E03F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高爽 |
地址: | 10130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板 地下建筑 下表面 侧墙 底板 沟槽结构 混凝土层 凝结 防冷 渗水 保温隔热 槽体结构 底板接触 节能环保 排水功能 冷热桥 内表面 上表面 装饰层 地下室 积存 施工 渗入 地下水 室内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地下建筑包括侧墙和底板,侧墙的内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有第一复合板、混凝土层或装饰层,第一复合板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一沟槽结构,一侧表面与侧墙接触;底板的上表面从下到上依次设有第二复合板和混凝土层,第二复合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二沟槽结构,第二复合板的下表面与底板接触;第一复合板的一侧表面和第二复合板的下表面设置具有排水功能的槽体结构,将渗入的地下水及时排走,避免其长期积存在建筑室内,同时提高了其保温隔热的功能,避免冷热桥产生的冷凝结露问题,保持地下室空气干燥,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建筑物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涌现了如地下商场、仓库、车库、地下室等地下建筑物。由于地下建筑物围护结构(侧墙和底板)埋藏在地下,长期与地下水和/或土壤中水接触,渗水问题时常发生;另外,春夏多雨季节或寒冷季节,室内空气温度高于建筑墙体或底板温度,极易产生冷凝结露,潮湿、孳生霉菌,严重影响建筑物使用寿命、居住舒适性及人身健康。
专利“地下室防潮防霉装置(CN 200910197382.0)”公开了一种采用发热复合底板装置解决地下室防潮问题的方法,但应用时效性存在局限性且无法解决冷凝结露问题。专利“一种地下室防潮、防结露结构(CN 201621229781.2)”公开了墙面由聚合物水泥基防水层、保温层、混凝土层(砖砌墙和石膏层)构成的地下室防潮、防结露结构,其中,通过石膏层实现干湿双向调节,确保地下室保持合适的干湿度。但是,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长期在地下水作用下会脱落,进而渗入到建筑内的涌水难以处理。PCT专利“地下室防潮结构和方法(PCT/KR99/00444)”公开的防潮结构在内墙与外墙之间形成一个彼此分开的缓冲墙空间,防止渗入水通过内墙和加强混凝土板流入地下室内部空间,并且室内空气不与外墙或底板直接接触,而是与内墙或加强混凝土板直接接触,防止地下室中出现结露,然而外墙渗漏后,缓冲墙内将残积大量水,严重影响墙体结构安全和室内环境。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有效解决地下建筑渗水、冷凝结露及潮湿等问题的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地下建筑渗水、冷凝结露及潮湿等问题,提供一种集防排保温一体化的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包括:
所述侧墙的内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有第一复合板、混凝土层或装饰层,所述第一复合板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一沟槽结构,所述一侧表面与所述侧墙接触;
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从下到上依次设有第二复合板和混凝土层,所述第二复合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二沟槽结构,所述第二复合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一沟槽结构为多排竖向沟槽,所述第二沟槽结构为纵横交错沟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复合板和所述第二复合板为发泡高分子复合板。
优选地,所述发泡高分子复合板的制备材料包括聚苯乙烯、聚丙烯、热塑性聚烯烃、三元乙丙橡胶、醋酸乙烯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与发泡剂。
优选地,相邻的所述第一复合板之间和/或相邻的所述第二复合板之间通过榫卯结构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一侧表面上设有防水透汽膜或铝箔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沟槽结构的凸起部位通过粘接剂与所述侧墙粘结。
优选地,所述侧墙与底板交汇处设有排水沟,所述第一沟槽结构和所述第二沟槽结构分别与所述排水沟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复合板的厚度为20-100mm,所述第二复合板的厚度为25-1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97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