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钻具压力脉冲恒幅度调节方法及调节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39916.6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3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杜建生;底青云;王自力;陈文轩;何新振;杨永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21B47/18 | 分类号: | E21B4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周放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脉冲发生器 控制器 调节系统 压力脉冲 开度 钻具 流量测量装置 脉冲发生器 幅度调节 指令 泥浆 预设 发送 变化调节 测量压力 大小可调 开度调节 泥浆流速 脉冲波 内压力 恒幅 测量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具压力脉冲恒幅度调节方法及调节系统,调节方法包括:获取钻具内压力脉冲发生器后方的泥浆当前流速值,并将当前流速值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将当前流速值与预设流速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向压力脉冲发生器发送调节指令;根据控制器的调节指令,压力脉冲发生器调节开度大小。调节系统包括压力脉冲发生器,用于产生脉冲波,且开度大小可调;流量测量装置,用于测量压力脉冲发生器后方的泥浆当前流速值;控制器,用于接收流量测量装置测量的当前流速值,并与预设流速值进行比较,并向压力脉冲发生器发送开度调节指令。本发明能够根据泥浆流速的变化调节压力脉冲发生器的开度大小,从而使其产生恒幅的压力脉冲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钻具压力脉冲恒幅度调节方法及调节系统,属于钻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钻测量(MWD)技术可实现在钻井过程中将随钻地质测井参数、井眼轨迹参数、钻井参数等数据实时传输至地面监控系统,钻井工程师和地质分析工程师根据当前实时获得的井眼轨迹参数和钻头附近地层地质参数,及时做出决策,实时调整井眼轨迹,使钻头始终在油气层中钻进,以实现油气储层的钻遇率和采收率最大化。
现有技术中,在钻铤部设置有压力脉冲发生器,当泥浆流经压力脉冲发生器时,压力脉冲发生器会产生压力脉冲波,地面设备接收到压力脉冲波后对其进行解码,从而获知地下油井的井眼轨迹以及油藏地质信息。
目前,在钻井过程中,受钻井工艺的影响,泥浆流量需要调整,这就造成压力脉冲波的振幅发生变化,由于钻井深度通常较深,当压力脉冲波振幅变小时,传输到地面后给解码工作增加困难,影响解码速度,以及准确度。常规的压力脉冲发生器的开度需要在钻井前预先调节好,钻井过程中无法自动进行调节,需要下传通信,这就需要占用一定的钻井时间。因此,亟需开发一种能够适应井场流量变化的泥浆脉冲压力波恒幅度自动保持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钻具压力脉冲恒幅度调节方法,它能够根据泥浆流速的变化,调节压力脉冲发生器的开度大小,从而使其产生恒幅的压力脉冲波,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难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钻具压力脉冲恒幅度调节系统,它能够实现上述调节方法,使压力脉冲发生器的开度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以保证压力脉冲波恒幅。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钻具压力脉冲恒幅度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获取钻具内压力脉冲发生器后方的泥浆当前流速值,并将所述当前流速值发送给控制器,
步骤b,所述控制器将所述当前流速值与预设流速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向所述压力脉冲发生器发送调节指令,
步骤c,根据所述控制器的调节指令,所述压力脉冲发生器调节开度大小。
前述的钻具压力脉冲恒幅度调节方法中,优选地,在所述步骤b中:
所述当前流速值等于所述预设流速值时,重复执行步骤a和步骤b;
所述当前流速值小于所述预设流速值时,所述控制器向所述压力脉冲发生器发送开度调大指令;
所述当前流速值大于所述预设流速值时,所述控制器向所述压力脉冲发生器发送开度调小指令。
前述的钻具压力脉冲恒幅度调节方法中,优选地,还包括步骤d,完成步骤c后,获取所述钻具内压力脉冲发生器后方的泥浆的当前压力值,并将所述当前压力值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将所述当前压力值与预设压力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向所述压力脉冲发生器发送调节指令,根据所述控制器的调节指令,所述压力脉冲发生器再次调节开度大小。
前述的钻具压力脉冲恒幅度调节方法中,优选地,在所述步骤d中,
所述当前压力值大于所述预设压力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压力脉冲发生器将开度调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99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