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技术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40821.6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5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甘炼;姜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创领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黄为;冼俊鹏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北太路1***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缩体 再利用 废水 清液 有机肥料 废水回收处理 技术及系统 养殖池 种养殖 固液浓缩分离 净化处理系统 固体废弃物 浓缩沉淀池 养殖水净化 处理系统 技术效果 水质处理 旋流沉淀 沉淀池 零排放 消毒池 养殖 抽回 可用 制作 变质 | ||
1.一种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技术,其特征在于,是指根据养殖工艺情况,收集养殖池及养殖水净化处理系统各设备产生的废水,并将废水通过旋流沉淀分为清液和浓缩体,清液依次进入沉淀池(3)和消毒池(4)后再重新抽回净化处理系统,进行水质处理后流回到养殖池;浓缩体则进入浓缩沉淀池(2)进一步固液浓缩分离,收集固体废弃物用于制作有机肥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液自流进入沉淀池(3)和消毒池(4),且所述的沉淀池(3)和消毒池(4)中的下层浓缩体排入浓缩沉淀池(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浓缩沉淀池(2)的表面清液自流进入沉淀池(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水收集设置为每隔1~3小时从养殖池及净化处理系统的设备中收集处理一次。
5.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技术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回收沉淀过滤集污装置(1),所述的废水回收沉淀过滤集污装置(1)包括入水口(11)、清液出水口(12)和浓缩体出水口(13),其中,废水回收沉淀过滤集污装置(1)的清液出水口(12)依次与沉淀池(3)和消毒池(4)相连通,所述的浓缩体出水口(13)与浓缩沉淀池(2)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3)和消毒池(4)的下部呈漏斗形,所述的沉淀池(3)和消毒池(4)的底部均与浓缩沉淀池(2)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水回收沉淀过滤集污装置(1)、浓缩沉淀池(2)、沉淀池(3)和消毒池(4)按由高到低依次排列布置,且所述的浓缩沉淀池(2)上部设有与沉淀池(3)上部相连通的回流管(7)。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一种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水回收沉淀过滤集污装置(1)还包括第一旋流筒(14)和设于第一旋流筒(14)内上部的第二旋流筒(15),所述的入水口(11)与第二旋流筒(15)相连通,且入水口(11)的朝向偏离第二旋流筒(15)的中心位置;所述的清液出水口(12)设于第一旋流筒(14)上部的侧壁上,所述的浓缩体出水口(13)设于第一旋流筒(14)的底侧,所述的第二旋流筒(15)下部连通有至少一根与第一旋流筒(14)连通的连通管(16),所述的连通管(16)设有用于向第一旋流筒(14)供水的供水口,所述的供水口的朝向偏离第一旋流筒(14)的中心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旋流筒(14)和第二旋流筒(15)的下部均呈漏斗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通管(16)设置若干根,且环绕第二旋流筒(15)的中心位置均匀分布在第二旋流筒(15)的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创领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创领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4082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验室有机废液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重金属螯合剂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