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配电网三相不对称运行动态仿真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40873.3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05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陈亮;黄强;袁晓冬;顾伟;贾萌萌;刘伟琦;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26 | 分类号: | H02J3/26;H02J3/3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范青青 |
地址: | 2111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配电网 三相 不对称 运行 动态 仿真 方法 系统 存储 介质 | ||
1.主动配电网三相不对称运行动态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三元组表示主动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对称度,并将三元组分解为对称元件模型和不对称元件模型;
将预建立的光伏集群模型按照预设的接入方式接入主动配电网;
根据分解获取的对称元件模型和不对称元件模型,按照预设仿真步长对主动配电网进行仿真,获取主动配电网三相不对称运行动态仿真曲线;
分解所述三元组的方法包括:
根据三元组中三个元素,采用公式(1)计算对称元件模型(d,d,d)中的元素值d:
(1)
式中:a、b、c是预设值,分别用于表示主动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对称度;
根据对称元件模型中的元素值d虚构不对称元件模型,所述不对称元件模型为(a-d,b-d,c-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配电网三相不对称运行动态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光伏集群模型接入主动配电网后还应当判别主动配电网是否发生故障,结合故障判别结果进行仿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配电网三相不对称运行动态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主动配电网未发生故障时,仿真方法包括:
将光伏集群接入节点处的正序电压、负序电压、零序电压分别变换为相对应的三相电压;
根据所述正序电压求解对称元件模型的注入电流;
根据所述三相电压求解不对称元件模型的三相注入电流;
将所述三相注入电流变换为负序注入电流和零序注入电流;
根据对称元件模型的注入电流、负序注入电流及零序注入电流计算接入节点处正序电压计算值、负序电压计算值及零序电压计算值;
将光伏集群接入节点处的正序电压、负序电压、零序电压分别与正序电压计算值、负序电压计算值及零序电压计算值相比较,获取正序电压误差、负序电压误差和零序电压误差;
若正序电压误差、负序电压误差和零序电压误差均不大于预设的电压收敛误差门限值,则结束本次步长迭代计算,进入下一步长计算,直至迭代次数达预设最大迭代次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配电网三相不对称运行动态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主动配电网发生故障时,仿真方法包括:
将光伏集群接入节点处的正序电压、负序电压、零序电压分别变换为相对应的三相电压;
根据所述正序电压求解对称元件模型的注入电流;
根据所述三相电压求解不对称元件模型的三相注入电流;
将所述三相注入电流变换为负序注入电流和零序注入电流;
根据对称元件模型的注入电流计算接入节点处正序电压计算值;
将故障补偿负序电流计入所述负序注入电流中,计算接入节点处负序电压计算值;
将故障补偿零序电流计入所述零序注入电流中,计算接入节点处零序电压计算值;
将光伏集群接入节点处的正序电压、负序电压、零序电压分别与正序电压计算值、负序电压计算值及零序电压计算值相比较,获取正序电压误差、负序电压误差和零序电压误差;
若正序电压误差、负序电压误差和零序电压误差均不大于预设的电压收敛误差门限值,则结束本次步长迭代计算,进入下一步长计算,直至迭代次数达预设最大迭代次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主动配电网三相不对称运行动态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处于不连通零序网络的元件,零序注入电流置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配电网三相不对称运行动态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方式包括:单相接入方式和三相接入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配电网三相不对称运行动态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仿真过程中应保证主动配电网中主力机组和平衡机对称运行。
8.主动配电网三相不对称运行动态仿真系统,包括处理器及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指令进行操作以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9.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4087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