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球囊导管及其穿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41341.1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1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蔡明阳;张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B17/34;A61F2/07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郎志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及其 穿刺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介入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球囊导管及其穿刺系统。本发明的球囊导管旨在解决现有球囊导管不能带动穿刺针对准目标穿刺点的技术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球囊导管,包括可膨胀的锚定球囊和导管,锚定球囊设置于导管远端的外壁上,锚定球囊包括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偏心囊体,导管包括至少三个相互独立的腔体,至少两个偏心囊体分别与导管的一个腔体连通。本发明的球囊导管能够通过调整锚定球囊上不同的偏心囊体的充盈程度带动穿刺针对待穿刺的目标穿刺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入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球囊导管及其穿刺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传统开放式手术在处理主动脉弓部病变时往往需要深低温、停循环和体外循环等技术的支持,导致处理主动脉弓部病变的手术复杂化以及对主动脉的创伤大,与传统开放式手术相比,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下面统称为TEVAR技术)则因其出色稳定的疗效、微创以及低并发症使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但是,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部因其解剖形态的特殊性一直是腔内手术(包括TEVAR技术)的瓶颈,其中,升主动脉发自左心室的主动脉瓣,位于肺动脉干与上腔静脉之间,主动脉弓为主动脉上弓形弯曲的部分,从弓的凸侧发出三条较大的动脉,由右向左依次分为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部的结构特殊性导致支架移植物在该区域的应用具有很大局限性,尤其是主动脉弓和主动脉弓上的分支血管的弯曲状解剖形态是TEVAR技术的最大障碍,而由于主动脉弓上的分支血管支配了所有上肢、头部和颈部的血液供应,导致TEVAR技术的操作风险进一步增加,例如,当病变部位位于主动脉弓部时,TEVAR技术需要在主动脉弓部建立锚定区,在主动脉弓部建立锚定区大大增加了TEVAR技术的操作难度。
随着血管腔内修复术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挑战解剖形态比较复杂的主动脉病例,据相关文献报道,有不少医生开始运用原位开窗技术解决累及主动脉弓上分支血管这一禁区处的病变,这给相关患者带来了治疗主动脉弓上分支血管病变的福音。
其中,覆膜支架原位开窗技术是一种较新的血管腔内修复术,其包括能量开窗和机械开窗两大类,能量开窗是采用如激光、射频和热电偶等能量执行开窗操作,即通过能量对覆膜支架进行烧蚀产生预期的孔洞,这种方式对能量设备的要求较高:如果能量设备发出的能量太高会使支架覆膜发生碳化反应,碳化反应的分解物可能引发血栓现象;如果能量设备发出的能量不足,则达不到预期的开窗效果;同时,能量设备发出的能量在烧蚀支架覆膜时还有可能出现烧伤周围组织的现象。
相对于能量开窗技术而言,机械开窗则为一种比较保守但相对安全的开窗技术。关于机械开窗技术,有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腔内原位开窗手术的球囊导管,该球囊导管主要包括一个带有球囊的穿刺针,当穿刺针穿入血管后通过充盈的球囊使穿刺针位于血管的中央位置,以此使穿刺针能够实现居中穿刺的目的。但是,球囊导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则会遇到部分血管处于弯曲形态、血管的解剖形态不同、血管的大小差异等情况,而现有的球囊导管只能在平直的血管内使穿刺针处于居中位置,在弯曲血管中球囊导管中的穿刺针通常会指向弯曲血管的角落处,退一步讲,即使球囊导管能够使穿刺针在弯曲血管内居中,穿刺针在弯曲血管内的居中位置也不一定就是理想的穿刺点(由于覆膜支架的结构和材料差异性,不同的覆膜支架在血管内的位置也存在差异性,加上植入覆膜支架时的可视度限制,往往无法将覆膜支架上的理想穿刺点正好对准分支血管的中央)。
因此,在开窗手术过程中,把穿刺针调整到理想的穿刺点位置显得极其重要。在开窗手术中,穿刺器械会沿血管的内部路径输送到覆膜支架附近,此时,穿刺器械的远端会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指向血管壁或者较远的角落,穿刺针在开窗手术过程中如果没有对准待穿刺的覆膜支架上的目标穿刺点,则会对患者造成一定危害,因此,在开窗手术过程中需要调整穿刺器械的远端指向以带动穿刺针进行精确定位,以此降低穿刺针在开窗手术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危害。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413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滚轮式细长体器械的直线驱动机构
- 下一篇:定位前列腺与膀胱连接处的导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