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充气止血敷贴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41620.8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9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凤;魏伟;孙斌;徐海军;程伟;李明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明红 |
主分类号: | A61F13/02 | 分类号: | A61F13/02;A61B1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蜡 止血 自充气 化学反应 按压操作 出血部位 弹性气囊 物质混合 止血效果 敷贴 蜡丸 充气 碎石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充气止血敷贴,利用两种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实现对弹性气囊充气,实现对出血部位的按压操作。本发明采用石蜡隔绝两种物质,使用时捏碎石蜡丸即可实现两种物质混合,而且石蜡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止血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自充气止血敷贴。
背景技术
在医疗过程中,需要给患者进行穿刺,穿刺部位有时会位于背部等患者不易够着的地方,不利于患者用手压迫止血。当患者身边没有陪人时,无法准确按压止血,会导致出血。在户外活动时,会遇到突发情况导致流血,如果多处流血,则无法用双手进行按压止血。
专利号ZL2008200268441.X与专利授权号CN201578306U以及专利申请公布号107669406A都使用了气囊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但其充气方式都是从外部气源通过阀口进行充气。通过气囊能给出血部位实施均匀按压,有效止血。
但这种充气方式需要连接外部设备,当没有充气设备的地方比如野外、商场、公路、家庭等非医疗环境下则无法使用。而且紧急情况下,医院内使用时还需要连接充气设备,打开充气设备,调压,断开充气设备等操作,耗费大量时间。
授权公开号CN201912318U公开了一种自充气止血绷带,使用碳酸钙与稀盐酸作为产生气体的方式是一种常规手段。该专利只是简单说明将碳酸钙与稀盐酸在一个气包中分别放置,但稀盐酸为流动性强的液体,怎样实现两种物质的隔离是一项问题。而在长时间有效隔离后怎样实现使用时两种物质的充分混合又是一项问题。在该专利中未能清楚表达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案。而且碳酸钙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时会放出大量热量,会对人体组织带来不必要的伤害,而且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该专利也未能解决烫伤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充气止血敷贴,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自充气止血敷贴,包括敷贴上层、敷贴下层、胶带、弹性气囊、丸囊、丸体、通孔、反应体Ⅰ、反应体Ⅱ;敷贴上层与敷贴下层边缘紧密连接;弹性气囊包含在敷贴上层与敷贴下层之间,弹性气囊内部包含反应体Ⅰ;弹性气囊上部设有丸囊,弹性气囊与丸囊内部相通;敷贴上层设有通孔,丸囊位于通孔上方;丸囊内部设有丸体,丸体完全包裹反应体Ⅱ;敷贴上层周边外侧设置胶带。
所述丸体直径大于通孔直径,使得丸体不能通过通孔。
所述反应体Ⅰ为固体或者液体,反应体Ⅱ为固体或者液体。
所述丸体不与反应体Ⅰ发生化学反应,丸体不与反应体Ⅱ发生化学反应。
所述弹性气囊不与反应体Ⅰ发生化学反应,弹性气囊不与反应体Ⅱ发生化学反应。
所述丸囊不与反应体Ⅰ发生化学反应,丸囊不与反应体Ⅱ发生化学反应。
所述丸体受到适当外力下破碎。
所述反应体Ⅰ可为盐酸溶液,反应体Ⅱ为可碳酸钙粉末或者碳酸钠溶液,丸体可为石蜡,弹性气囊与丸囊可选用有机硅胶材质制作。
所述敷贴上层设有N个通孔,弹性气囊上部设有N个丸囊,丸囊的数量可根据面积、压强等因素进行设置。
所述敷贴上层为非弹性面料制成,可选用平布。
所述敷贴下层为弹性面料制成,可选用弹力棉。
所述弹性气囊与丸囊需选用隔热材料制作。
所述胶带下面设有不粘纸,使用时将不粘纸撕去。
有益效果如下:
一、利用弹性气囊作为提供止血压力的方式,能对出血部位及其周边均匀按压,有利于止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明红,未经李明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416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