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污染型断头支浜综合治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43554.8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1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梁英;陈肖;魏良良;崔彦兵;李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华创环境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胡丹丹 |
地址: | 21001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源污染控制 生态修复系统 综合治理系统 点源污染 复合污染 控制系统 面源污染 排污口 断头 构建 拦截 农业面源污染 减量化处理 水环境治理 初期雨水 点源污水 曝气装置 人工湿地 生态浮岛 生态拦截 生物基质 水体自净 水质净化 污染修复 污水排口 面源 异位 生态 修复 一体化 景观 养殖 城镇 加工 种植 | ||
1.一种复合污染型断头支浜综合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点源污染控制系统、线性生态修复系统及面源污染控制系统;
所述点源污染控制系统为设置在居民污水排放口(13)两侧的一体化装置(3),用于处理居民区未处理完全的生活污水,所述一体化装置(3)包括生物滤池或MBR膜生物反应器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线性生态修复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断头支浜河岸的人工湿地(9),以及沿所述断头支浜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曝气装置(6)、生物基质(5)和生态浮岛(7),用于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所述面源污染控制系统包括农业面源生态拦截带(10)及生态排污口系统(4),分别用于控制农业及城镇面源污染;所述农业面源生态拦截带(10)为设置在农田(12)与所述断头支浜河岸之间的植被缓冲带,所述生态排污口系统(4)设置在工业区雨污混合排口(14)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土壤层(41)和填料层(42),所述土壤层(41)种植水生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9)为表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曝气装置(6)为纳米曝气机、微米盘式曝气机、提水式喷泉曝气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生物基质(5)为若干组间隔设置的生物基质组件,所述生物基质组件为设置在所述断头支浜底部的生物飘带和/或辫带式生物填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的填料层从上至下依次为铁碳层、火山岩层及硫铁矿层,所述铁碳层、火山岩层及硫铁矿层的高度比为1:1:(1.5~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铁矿为黄铁矿或菱铁矿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表流人工湿地表面种植浮叶植物或沉水植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潜流人工湿地或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表面种植挺水植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叶植物为睡莲、荇菜、水葫芦中的至少一种,种植密度为2~20株/m2;所述沉水植物为金鱼藻、狐尾藻、黑藻、苦草、眼子菜中的至少一种,种植密度为10~50丛/m2;所述挺水植物为芦苇、香蒲中的至少一种,种植密度为15~50株/m2。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生物基质组件的间距为1~5m。
8.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飘带为上浮型或下浮型基质;所述上浮型基质通过连接漂浮物和重物固定在所述断头支浜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缓冲带内种植的植物为巨菌草及其衍生品种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植被缓冲带的宽度为10~20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排污口系统(4)的长度为5~10m,宽度为0.5~2.0m;所述水生植物为美人蕉、旱伞草、西伯利亚鸢尾、水芹菜、菖蒲中的至少一种,种植密度为10~50 株/m2;所述填料为砾石、卵石、陶粒中的至少一种,粒径为1~20cm。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生态修复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断头支浜水体下游的活水循环系统(1),用于将下游的水运送至上游以增加水体的流动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水循环系统(1)为泵站,所述泵站的日循环水量与所述断头支浜水量的比值为1:(10~15)。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智慧小流域管控系统(11),包括水质在线检测器、视屏监控器、设备运行监控器以及终端监控中心;所述水质在线检测器、所述设备运行监控器设置在所述断头支浜河道内,并与所述终端监控中心连接;所述视屏监控器设置在所述断头支浜河岸上,并与所述终端监控中心连接;所述终端监控中心为互联网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华创环境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华创环境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4355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