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风冷柴油机结构的水冷发电机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43927.1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0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士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士平 |
主分类号: | F02B63/04 | 分类号: | F02B63/04;F02B63/06;H02K9/193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曹毅 |
地址: | 22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皮带轮 发电机 水泵 风冷柴油机 曲轴 驱动 发电机组 水冷 机械能 水循环结构 机组 电机定子 电机转子 皮带连接 散热冷却 使用环境 水冷结构 水循环 源动力 转轴 抽取 转换 | ||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风冷柴油机结构的水冷发电机组,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有柴油机和发电机,所述柴油机一侧的曲轴上连接并驱动有发电机的电机转子,发电机的电机定子固定在机体上,柴油机另一侧的曲轴上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并带动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设置于一水泵的转轴上,用以驱动水泵。本发明将柴油机的机械能通过发电机转换为电能,并采用水冷结构,在机组中设置水循环结构,尤其是在河泊、湖海使用环境中,以柴油机为源动力驱动水泵,可直接抽取水来进行水循环散热冷却,降低机组环境温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风冷柴油机结构的水冷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柴油机结构的发电机组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单位备用电源、野外作业、应急用电,灾害救治、大型船舶、游艇及车辆自备电源、移动通讯基站等诸多场合。
以柴油机带动发电机组进行发电,通过逆变器将发电机发出的电变为稳定的单相电源,但是柴油机、发电机和逆变器在工作时发热量较大,必须对其进行适当冷却。
但是现有技术的柴油机、发电机和逆变器、以及逆变器线路板以及元器件直接暴露在整个机组的机壳内,由于机壳内部空间较大而且结构复杂,气流在机壳内部自然流动时无法形成有效的散热流道,造成散热困难。
本发明采用水冷结构,在机组中设置水循环结构,尤其是在河泊、湖海使用环境中,可直接抽取水来进行水循环散热冷却,降低机组环境温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风冷柴油机结构的水冷发电机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风冷柴油机结构的水冷发电机组,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有柴油机和发电机,所述柴油机一侧的曲轴上连接并驱动有发电机的电机转子,发电机的电机定子固定在机体上,柴油机另一侧的曲轴上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并带动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设置于一水泵的转轴上,用以驱动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发电机的电机转子外侧设有水冷散热器,所述机体外置有水冷逆变器,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通相应的冷却水体中,水泵的出水口连通通过相应管路连通水冷逆变器的进水口,水冷逆变器的出水口通过相应管路连通水冷散热器的进水口,水冷散热器的出水口通过相应管路连通一湿式排气管,用于排出冷却气和冷却水。
进一步的,所述湿式排气管设置在相对于水冷散热器另一侧的机体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转子与水冷散热器之间设有风扇罩壳,电机转子设置于风扇罩壳内侧,水冷散热器设置于风扇罩壳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转子相对于风扇罩壳内侧的端面均布有若干电机风叶。
进一步的,所述水泵为海水泵,以适应海环境工作。
进一步的,该发电机组还包括有静音箱体,所述柴油机和发电机放置在静音箱体内,所述水冷逆变器固定在静音箱体的外侧,静音箱体上设置有相应的进风/水口和出风/水口、以及常规的输出接口和指示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将柴油机的机械能通过发电机转换为电能,并采用水冷结构,在机组中设置水循环结构,尤其是在河泊、湖海使用环境中,以柴油机为源动力驱动水泵,可直接抽取水来进行水循环散热冷却,降低机组环境温度,大大提高了发电机组的散热性能,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发电机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发电机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发电机组的后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士平,未经李士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439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柴油发动机排气温度的提高方法和系统以及汽车
- 下一篇:动力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