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远程的旋光性拉曼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44262.6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0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祝连庆;姚齐峰;孟帅;王帅;夏嘉斌;于明鑫;何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5 | 分类号: | G01N21/65;G01N21/2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科名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8 | 代理人: | 陈朝阳 |
地址: | 10008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曼检测 光谱仪 激光器 起偏器 旋光性 光学检测系统 拉曼散射光 耦合透镜组 传输光纤 调焦透镜 反射镜 分光镜 检偏器 聚光镜 滤光镜 上位机 预热 旁路 旋光 日光 照射 激光 辨别 采集 折射 发射 | ||
本发明属于光学检测系统领域,公开一种基于远程的旋光性拉曼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打开激光器(10)预热,所述激光器(10)从旁路发射激光,调节起偏器(7),经过起偏器(7)与反射镜(5)折射后,通过二向分光镜(4)、调焦透镜(3)、聚光镜(2)后照射至样品(1),调节ICCD光谱仪(12);2)所述样品1的拉曼散射光经过日光滤光镜(6)、检偏器(8)、耦合透镜组(9)后,由传输光纤(11)采集进入ICCD光谱仪(12),所述光谱仪(12)连接有上位机(13),进行旋光拉曼检测。可以有效提高远程拉曼检测精度,提高对物质的辨别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检测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远程的旋光性拉曼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拉曼技术在医学领域有突出的优势,因为拉曼光谱能用于多种试样形态,如固体、悬浮液、沉淀物等。在食品工业检测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已经报道拉曼可以检测出碳水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的不同,此外对现在食用油和地沟油有的区分也有了很大改善。拉曼技术在也可广泛应用于材料结构学方面。拉曼散射光谱不同于红外光谱,在400cm-1以下的谱图信息要比红外容易收集。所以拉曼技术以其维护成本低,使用简单,对样品无接触、无损伤,成像快速、简便、分辨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材料、食品安全、安全检测、医学、宝石鉴定、林业等领域。
远程拉曼光谱技术除了应用于深空物质检测外,在安全距离外的危险品检测、国防安检、食品监控和无人机作业等方面都有潜在广泛应用。
对于远程拉曼检测有机物中,活有机体中几乎所有的化合物都含有不对称的碳原子。而且,总是只利用化合物的两种镜像形态中的一种。另外,类似的化合物一般属于同一种系列。例如,在活组织中发现的所有单糖实际上都属于D系列,而所有的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甘氨酸除外)属于L系列。通过搭载具有旋光检测系统的远程拉曼系统检测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远程拉曼检测精度,提高对物质的辨别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种基于远程的旋光性拉曼检测方法,通过偏振光的旋光度分析有机物的手性,更好的区别有机物,拓展了远程拉曼的物质检测范围和辨别精度。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远程的旋光性拉曼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打开激光器10预热,所述激光器10从旁路发射激光,经过起偏器7与反射镜5折射后,通过二向分光镜4、调焦透镜3、聚光镜2后照射至样品1,调节ICCD光谱仪;
2)所述样品1的拉曼散射光经过日光滤光镜6、检偏器8、耦合透镜组9后,由传输光纤11采集进入ICCD光谱仪12,光谱仪12连接有上位机13,进行旋光拉曼检测。
优选的,步骤一,调整起偏器7,使得激光器出射成为平面偏振光,平面偏振光经反射镜5反射后,进入共轴光路系统中;
优选的,其中聚光镜2、调焦透镜3、二向分光镜4、日光滤光镜6、检偏器8、耦合透镜组9封装至密闭结构件中构成共轴光路系统。
优选的,步骤一,通过时间分辨调节ICCD光谱仪12的光门阻挡激光在进入共轴系统中,开始时反射回来的激光。
优选的,步骤二,观看经过样品1处反射回来的激光,调节检偏器8使得反射激光峰值达到最大,这时检偏器8检测方向与起偏器7处于平行位置。
优选的,在检测样品时,旋转检偏器8不同角度,使得到拉曼光谱峰强达到最大值,这时都得到了检偏器上的旋转角度α。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可应用远距离有机物检测,辨明有机物手性分子结构,提高探测准确率,测量方法测量稳定可靠。具有探测距离远的优点,且光学探测不会产生静电火花等,可用于人员不易进出的高险区域。采用的光学收集系统具有体积小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未经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442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