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44453.2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4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李道斌;王勇;林兵辉;李利澜;李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柏顿涂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688 | 分类号: | C08G63/688;C09D16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528429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酯树脂 耐高温聚酯 软化点 树脂 机械性能 双酚S型环氧树脂 花架 玻璃化温度Tg 分子结构特性 多元羧酸 固化交联 耐温性能 印铁涂料 多元醇 二甲苯 分子链 抗氧剂 摩尔比 溶剂 烫伤 改性 烘炉 印铁 砜基 羟基 羧基 催化剂 制备 软化 涂料 引入 赋予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耐高温聚酯树脂,包括以下原料:多元羧酸250‑400份,多元醇150‑250份,并控制原料中的羟基与羧基摩尔比为1.05‑1.5:1,催化剂0.1‑1份,抗氧剂0.1‑1份,二甲苯1‑10份,双酚S型环氧树脂30‑120份,溶剂300‑600份。本发明通过在聚酯树脂分子链上引入砜基,因其特殊的分子结构特性,赋予聚酯树脂更高的耐温性能和机械性能,目前印铁涂料常用的聚酯树脂玻璃化温度Tg大约在30‑50℃,软化点在80‑125℃,而本发明改性后的聚酯树脂在Tg点和软化点方面都有提高,配制成涂料后,经再固化交联,在印铁160‑200℃的烘炉中,不再软化,从而不会产生花架印和烫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高温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涂料用基材树脂领域。
背景技术
聚酯树脂作为涂料基材树脂的一个大类,因其耐热性和机械性能的限制,导致使用范围有一定局限。合成聚酯树脂时,若通过化学改性引入一些其它结构,可使聚酯树脂具有原本不具备的性能,达到改善和突出某种性能目的,来达到特殊的应用性能要求,使用较多的是环氧、丙烯酸、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
如现有中国专利“一种耐高温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为201610792940.8),所述聚酯树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合而成:端羟基全氟聚醚20-60份,多元酸30-70份,多元醇10-50份,磷酸酯衍生物1-5份,封端剂5-15份,酯化催化剂0.05-0.3份;所述聚酯树脂酸值为65~75mgKOH/g,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5~65℃,熔融粘度为1500~5500mPa.s(200℃),原料中羟基与羧基的摩尔比为0.80-0.95:1。上述聚酯树脂可以在160-180℃低温下较好地固化成膜,降低了全氟聚醚树脂的使用成本,提高了树脂的附着力和稳定性。
印铁涂料是涂料的一个小分支,聚酯树脂一直是其主要基材树脂,但在应用过程中,因其耐热性不够好,导致印铁涂装过程中易产生花架印和烫伤。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耐高温聚酯树脂,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附着力以及耐性。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上述耐高温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耐高温聚酯树脂,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多元羧酸250-400份,多元醇150-250份,并控制原料中的羟基与羧基摩尔比为1.05-1.5:1,催化剂0.1-1份,抗氧剂0.1-1份,二甲苯1-10份,双酚S型环氧树脂30-120份,溶剂300-600份。
作为改进,所述多元羧酸采用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酐、1,4-环己烷二甲酸、己二酸、壬二酸、葵二酸、马来酸酐、偏苯三酸酐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任意比例混合。
作为改进,所述多元醇为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甲基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二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2-甲基-2,4-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任意比例混合。
作为改进,所述催化剂为单丁基氧化锡、二丁基氧化锡、三苯基锡和三环己基锡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任意比例混合。
作为改进,所述抗氧剂为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丁酯中的一种或两者的混合。
作为改进,所述双酚S型环氧树脂为双酚S与环氧氯丙烷反应的聚合物,其环氧当量为300-3000。
作为改进,所述溶剂为150#重芳烃、三甲苯、乙二醇单丁醚、异氟尔酮、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二丙酮醇和二甲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任意比例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柏顿涂料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柏顿涂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444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