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瘫痪预示弱电智能化系统布线用同轴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50877.X | 申请日: | 201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7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尚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壹佰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4 | 分类号: | H01B9/04;H01B7/32;H01B7/18;H01B7/02;H01B7/26 |
代理公司: | 浙江专橙律师事务所 33313 | 代理人: | 朱孔妙 |
地址: | 211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瘫痪 预示 智能化 系统 布线 同轴电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瘫痪预示弱电智能化系统布线用同轴电缆,属于弱电智能化系统领域,一种瘫痪预示弱电智能化系统布线用同轴电缆,包括中心导体、同轴导体、外绝缘层和内绝缘层,内绝缘层、同轴导体和外绝缘层由里而外依次包裹于中心导体外端,外绝缘层包括外绝缘皮和内绝缘皮,第一道“防护层”为采用改性特氟纶材料制作的外绝缘皮,第二道“防护层”为瘫痪预示层,第三道“防护层”为采用聚氨酯树脂与聚氯乙烯的合成的内绝缘皮,多道“防护层”加强同轴电缆表面的防磨性能的同时,还能在其表面受损时起到及时提示作用以及自修复功能,为弱电智能化系统运行提供一道安全保护线,保护整个弱电智能化系统稳定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弱电智能化系统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瘫痪预示弱电智能化系统布线用同轴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飞跃发展,园区弱电智能化系统建设的力度日益增强,特别是近几年内,现代高科技和信息技术正在由智能大厦走向智能园区,单独一个园区内就建设有IP公共广播系统、IP视频监控系统、IP楼宇可视对讲系统等基于以太网协议的网络弱电智能化系统。以前以太网的园区弱电智能化系统建设的网络结构复杂,系统的外置设备都需要经过光纤、光纤收发器、网线、多台网络交换机等接入到专用局域网络,距离较远的中间还需通过专用设备进行转换连接,布线繁杂造成施工过程繁杂、施工周期长,费用明显庞大;同时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大,这对以后的维护带来不可估量的问题。
为改善上述问题,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2524412U公开了一种以太网的园区弱电智能化系统,提供一种基于同轴电缆架构的以太网的园区弱电智能化系统,包括主控制中心和外置弱电设备,其主控制中心与同轴电缆主干线相连,同轴电缆主干线经插入器与同轴电缆支干线相连,同轴电缆支干线经设备接入单元与外置弱电设备相连;设备接入单元由电源信号拾取模块和以太网接入器组成。本实用新型很大程度地降低布线和维修成本,同时在同一根同轴电缆实现了为弱电设备提供电源,具有高效、实用、稳定、经济等特点。
同轴电缆(Coaxial)是指有两个同心导体,而导体和屏蔽层又共用同一轴心的电缆。最常见的同轴电缆由绝缘材料隔离的铜线导体组成,在里层绝缘材料的外部是另一层环形导体及其绝缘体,然后整个电缆由聚氯乙烯或特氟纶材料的护套包住。
用于弱电智能化系统建设布线中的同轴电缆的完好性是影响整个弱电智能化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安装在贴近墙壁处的同轴电缆,其表面容易受到摩擦,若没有设置固定装置或者固定效果不好,其表面摩擦就越严重,一旦同轴电缆受损,轻则导致信号传输失败,重则造成整个正在运行的弱电智能化系统崩溃,但是现有的同轴电缆仅由聚氯乙烯或特氟纶材料的护套包住,局部受损时人们难以及时察觉,无法及时抢修,整个弱电智能化系统运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瘫痪预示弱电智能化系统布线用同轴电缆,它在加强同轴电缆表面的防磨性能的同时,还能在其表面受损时起到及时提示作用以及自修复功能,为弱电智能化系统运行提供一道安全保护线,保护整个弱电智能化系统稳定运行。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瘫痪预示弱电智能化系统布线用同轴电缆,包括中心导体、同轴导体、外绝缘层和内绝缘层,所述内绝缘层、同轴导体和外绝缘层由里而外依次包裹于中心导体外端,所述外绝缘层包括外绝缘皮和内绝缘皮,且内绝缘皮位于外绝缘皮与同轴导体之间,所述外绝缘皮与内绝缘皮之间连接有瘫痪预示层,在加强同轴电缆表面的防磨性能的同时,还能在其表面受损时起到及时提示作用以及自修复功能,为弱电智能化系统运行提供一道安全保护线,保护整个弱电智能化系统稳定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壹佰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壹佰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508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