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顺铂与透明质酸钠的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53517.5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8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华子春;穆飞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靶标生物医药研究所有限公司;常州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33/243 | 分类号: | A61K33/243;A61P35/00;A61K31/728 |
代理公司: | 江苏银创律师事务所 32242 | 代理人: | 何震花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质酸钠 顺铂 联用组合物 给药 联用 制备抗肿瘤药物 药物化学领域 抗肿瘤药物 抗肿瘤作用 药理学实验 铂类药物 毒副作用 抗耐药性 有机合成 有效缓解 潜在的 癌细胞 抑瘤 应用 联合 开发 | ||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和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顺铂与透明质酸钠的组合物。本发明公开的顺铂与透明质酸钠进行组合联用给药,可应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中,药理学实验表明,其对不同的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瘤效果,具体包括:本发明的顺铂与透明质酸钠联合的组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且两种化合物联用存在其剂量范围;联用组合物可有效缓解铂类药物单独给药时所带来的毒副作用;联用组合物对于新型高效、低毒副作用、抗耐药性的抗肿瘤药物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和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癌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多发病,攻克癌细胞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化学治疗是一种主要的用于全身治疗的抗恶性肿瘤的方法,但其在抗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损害其他的细胞。因此,寻求一种低毒高效的抗肿瘤药物对于抗肿瘤的治疗是迫在眉睫的。
铂类抗肿瘤化合物已成为癌症化疗中的不可或缺且应用范围最广的药物。自1978年顺铂作为第一代抗肿瘤药物,经美国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首次批准上市后,铂类抗肿瘤药物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被迅速地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当中,先后有卡铂、奈达铂、奥沙利铂、乐铂、庚铂、洛铂、米铂等铂类抗肿瘤化合物在各国上市。国内外研究表明,当铂类化合物进入人体的细胞后,大部分的与细胞内物质结合而产生的结合物能够具有细胞毒性,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铂类抗肿瘤化合物与癌细胞的作用机制可由以下步骤进行概括:铂类抗肿瘤化合物经注射进入细胞后,在细胞质内发生水解,与水反应从而形成带正电的水合物,在静电引力作用下进入细胞核,与DNA形成配合物,阻碍DNA的复制和转录,从而导致细胞的凋亡。
本发明中的组合物是将顺铂与透明质酸钠进行联用,并测定其对不同的癌细胞的抑瘤效果。该组合物可降低顺铂的用药剂量,并且联用后的抗肿瘤效果更好。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抗肿瘤药物铂类化合物的毒副作用大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顺铂和透明质酸钠的组合物,并将其应用于抗肿瘤药物的制备中。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法来实现的:
细胞增殖检测(MTT法):
(1)取对数生长期的癌症细胞制成2×104个细胞/mL的悬液,每孔100μL加入96孔培养板中。
(2)设试剂对照组,肿瘤细胞对照组和各种不同浓度组合物的实验组。实验前先在肿瘤细胞中加入顺铂单药(本发明也尝试了除这顺铂之外的其他铂类化合物:如卡铂、奈达铂、米铂、乐铂和庚铂等,选取了顺铂进行后续研究),得到顺铂的终浓度,以此得知组合物的IC50浓度。加入不同浓度的透明质酸钠进行联合给药。继而开始下面的联合实验。实验组分单药组和联合用药组。
(3)试剂对照组加等量培养基,肿瘤细胞对照组加等量相同不含药物的培养基。先在CO2孵箱中培养,然后每孔中加0.5%MTT 10μL继续培养,最后加入100μL三联溶解液,过夜脱色至MTT完全溶解,于自动酶标读数仪570nm和630nm处测定各孔吸光度(A),计抑制率及IC50。
优选地,步骤(1)中顺铂的终浓度为5、50、500、5000、50000ng/mL。
优选地,步骤(2)中在在CO2孵箱中培养时间为12~36h,加MTT后继续培养的时间为2~6h。
优选地,顺铂和透明质酸钠的组合物,透明质酸钠与顺铂的组合物的摩尔比范围为0.0001~0.125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靶标生物医药研究所有限公司;常州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未经江苏靶标生物医药研究所有限公司;常州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535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