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53531.5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9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曾海生;苏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485 | 分类号: | H01M4/485;H01M4/505;H01M4/525;H01M4/131;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刘冬梅;路永斌 |
地址: | 30180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正极 活性 物质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称取六水合硫酸镍1086.4g,五水合硫酸锰2989.6g,蒸馏水6814.6g,将六水合硫酸镍、五水合硫酸锰和蒸馏水混合溶解后用作为金属盐水溶液;
称取硫酸铵109.4g和蒸馏水641.6g,硫酸铵和蒸馏水混合溶解后用作为硫酸铵水溶液;
称取硫酸铵158.4g和蒸馏水3841.6g,硫酸铵和蒸馏水混合溶解后用作为母液;
称取氢氧化钠800g和蒸馏水1200g,氢氧化钠和蒸馏水混合溶解后用作为pH调节剂;
在带有鼓泡功能的4L玻璃制造反应槽中,加入母液,在加热套中加热到60℃,控制pH为11.0,保持反应槽内的溶液搅拌,添加金属盐水溶液10.0g/分钟,硫酸铵水溶液2.0g/分种,沉淀析出Ni及Mn含有共沉淀生成物质,在添加金属盐水溶液过程中,添加pH调节剂保持反应槽内的反应溶液pH为11.0,同时,为了析出的共沉淀生成物质不被氧化,往反应槽内通氮气气体流量1.0L/分钟,同时,为了反应槽内的液量不超过4L,连续抽出反应溶液;
为了从共沉淀生成物质中除去不纯物离子,进行反复的加压过滤和把得到的滤饼往蒸馏水中分散洗涤操作,当滤液的导电率到达25μS/cm以下时洗涤过程结束,然后将共沉淀生成物质进行120℃干燥12小时;
得到的共沉淀生成物质D50为8.2μm,比表面积为25.7m2/g,共沉淀生成物质的组成分析结果表明,Ni:Mn的摩尔比为0.248:0.752,Ni及Mn含有量共计为11.576mol/kg;
钛酸酯水溶液中Ti元素为8.1wt%、pH=0.7的34.356g,加入到蒸馏水65.644g中,配制成pH=6的含Ti水溶液;
硝酸镁含水化合物15.430g加入到蒸馏水84.570g中,配制成含Mg水溶液;
往共沉淀生成物质200g,分批多次共喷雾含Ti水溶液20.0g,使共沉淀生成物质和含Ti水溶液混合接触,然后以同样的方法,喷雾Mg水溶液20.0g,使共沉淀生成物质和含Mg水溶液混合接触,得到的混合物于90℃干燥3小时,得到掺杂了Ti及Mg的共沉淀生成物质前驱体;
步骤2:
将步骤1得到的前驱体和碳酸锂44.727g混合,碳酸锂中Li元素的量为26.85mol/kg,得到的混合物在含有氧气的氛围下,于850℃热处理24小时,得到氧化物(1);
对氧化物(1)进行ICP测试,测得氧化物(1)组成为Li1.000Ni0.495Mn1.485Mg0.010Ti0.010O4;
采用马尔文MS3000粒度测试仪对氧化物(1)的粒度进行测试,测得氧化物(1)的D50为8.50μm;
采用BET测试法测得氧化物(1)的比表面积为0.74m2/g;
氧化物(1)具有空间群Fd-3m的晶体构造,不具有空间群P4332的晶体构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5353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运用于商品原材料溯源的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机械炉排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