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终端设备和控制该终端设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53807.X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98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彭少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G06F1/20;G06F11/30;H04M1/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杨静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端设备 控制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主体、屏幕、温度检测模块和温度补偿模块。所述屏幕安装在所述主体的第一表面。所述温度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主体中,用于获取温度。所述温度补偿模块设置于所述主体中,用于对所述屏幕进行温度补偿,以使所述屏幕的温度维持在一个温度范围内。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控制上述终端设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终端设备和一种控制该终端设备方法。
背景技术
无论是手机、平板还是PC产品,便携性一直是非常主流的发展方向。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大的屏幕同样是需求所在,可折叠的柔性屏的出现为各种终端设备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利用可折叠的性质,屏幕可以呈倍数扩大或缩小,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折叠后便于携带的状态,也可以选择展开后更大屏幕的状态。
目前的屏幕是包含多种材料的多层结构,而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若在高温或低温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折叠动作,容易导致屏幕断裂等不可逆的损害,最终使得屏幕失效。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主体、屏幕、温度检测模块和温度补偿模块。所述屏幕安装在所述主体的第一表面。所述温度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主体中,用于获取温度。所述温度补偿模块设置于所述主体中,用于对所述屏幕进行温度补偿,以使所述屏幕的温度维持在一个温度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主体包括N个本体和N-1个弯折机构,所述N个本体通过所述N-1个弯折机构可弯折地连接在一起,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每个所述弯折机构可弯折地连接两个所述本体,所述主体包括至少一个主体弯折部分,所述主体弯折部分包括所述N-1个弯折机构中的任意一个弯折机构。所述屏幕为柔性屏,安装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当所述N个本体平铺时形成的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平行于平铺状态下的所述N-1个弯折机构。所述屏幕包括至少一个屏幕弯折区域,所述屏幕弯折区域覆盖所述主体弯折部分,所述屏幕弯折区域随所述主体弯折部分的弯折而弯折。所述温度补偿模块,设置于所述主体弯折部分中,用于对所述屏幕弯折区域进行温度补偿。
可选地,所述温度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主体弯折部分中,用于检测所述屏幕弯折区域的温度。
可选地,每个所述弯折机构连接的两个所述本体为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温度补偿模块设置于所述主体弯折部分,包括所述温度补偿模块设置于所述弯折机构中,所述温度补偿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弯折机构相连接的端部和所述温度补偿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弯折机构相连接的端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电源。所述温度补偿模块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温度补偿模块包括热传导结构。所述热传导结构设置于所述主体弯折部分中,并与所述第一本体中的电子部件和第二本体中的电子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相连通,用于在所述屏幕弯折区域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电子部件和第二本体中的电子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之间传递热量。
可选地,所述温度补偿模块包括电阻和半导体制冷片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电阻用于对所述屏幕弯折区域进行加热。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用于对所述屏幕弯折区域进行制冷。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所述主体中,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和所述温度补偿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温度检测模块获取的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温度补偿模块在对所述屏幕进行加热,或者在所述温度检测模块获取的温度高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温度补偿模块对所述屏幕进行制冷。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方法,用于控制以上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所述屏幕的温度,以及在所述屏幕的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温度补偿模块对所述屏幕进行加热,或者在所述屏幕的温度高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温度补偿模块对所述屏幕进行制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538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