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53962.1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45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三宅岳;松田源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2F1/30 | 分类号: | C02F1/3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亚爱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处理 装置 | ||
液体处理装置具有处理槽、液体导入口、排出部、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电源。液体导入口配置于处理槽的第一端侧,通过从处理槽的切线方向将液体导入处理槽内,在处理槽内使液体回旋,在液体的回旋流中产生气相。第一电极为棒状,配置于处理槽的中心轴上的第一端。第二电极配置成在处理槽的排出部露出。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由此在气相内产生等离子体。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对液体进行电化学处理的液体处理装置。更详细而言,本公开涉及一种液体处理装置,其在液体中产生等离子体,同时起到液体中含有的污染物质或菌与等离子体直接接触而引起的分解及杀菌作用,和由等离子体放电而产生的紫外线及自由基等的分解及杀菌作用,从而对液体进行处理。
背景技术
图15表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液体处理装置的例子。液体处理装置100具备装置主体110、液体供给部150、配管151、贮存槽190以及电源160。装置主体110具备处理槽112、导入部115、排出部117、第一电极130以及第二电极131。
图16是表示现有的液体处理装置进行动作的状态的图。从设置于圆筒状的处理槽112的切线方向的导入部115导入液体L1(例如水),由此产生回旋流F1。通过回旋流F1,处理槽112的中心轴X1的附近的压力降低到饱和水蒸气压以下。其结果是,在中心轴X1附近产生液体L1的一部分气化的水蒸气,由此生成气相G。通过在第一电极130以及第二电极131之间施加高电压,在气相G中产生等离子体放电。此时,通过等离子体与液体L1直接接触,对液体L1中所含的污染物质等进行分解处理。同时,例如生成羟基自由基(OH自由基)及过氧化氢等具有氧化力的成分,这些成分与液体L1中所含的污染物质等发生反应,也使分解处理得以进展。已知通过在液体L1中产生等离子体而生成的自由基中,特别是OH自由基具有高的氧化力,能够对溶解于液体L1中的难分解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分解处理。进而,包含排出部117附近的氧化成分的气相G受到贮存槽190内的液体L1的阻力而被剪切,产生含有氧化成分的气泡B。处理液L2中不仅含有OH自由基以及过氧化氢等氧化成分,还含有气泡B,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分解液体L1中所含的污染物质等。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259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液体处理装置具有处理槽、液体导入口、排出部、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电源。
处理槽的一个端部封闭,截面形状为圆形的筒状。
液体导入口配置于处理槽的第一端侧,通过从处理槽的切线方向将液体导入处理槽内,从而在处理槽内使液体回旋,在液体的回旋流中产生气相。
排出部配置于处理槽的第二端,排出从液体导入口导入的液体。
第一电极为棒状,配置于处理槽的中心轴上的第一端。
第二电极配置成在处理槽的排出部露出。
电源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气相内产生等离子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体处理装置的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装置主体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二电极的主视图。
图4是图2的4-4线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体处理装置中,在处理槽的内部产生回旋流,未施加电压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6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体处理装置中,在处理槽的内部产生回旋流,施加了电压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539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饮用水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具有可拆卸光催化模块的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