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间全向光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54125.0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3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朱慧时;王跃辉;高越;刘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17/89 | 分类号: | G01S17/89;G01S7/491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天宇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带 纬度角 光探测器 纬度 全向 光电探测模块 纬度带 空域 高纬度 光探测模块 边线 经度方向 模块设置 纬度方向 经度线 立体壳 上平面 视场角 纬度线 无死角 构建 弧长 张角 制作 覆盖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间全向光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方法包括:S1,确定光电探测模块的视场角θ;S2,在立体壳的纬度方向以0纬度为中心向两侧划分出两条纬度角为θ/2的纬度带,两条纬度带组成纬度角为θ的第一环带,以第一环带的两条纬度边线为起点分别向两侧划分纬度角为θ的第二环带,以第二环带的高纬度线为起点向未划分环带部分划分纬度角为θ的第三环带,以此方式,划分第N环带;S3,以0纬度上平面张角θ对应的弧长为单位,在第一环带、第二环带、……、第N环带的每一环带经度方向划分环带,经度线与纬度线生成多个模块,在每一模块设置一光电探测模块。将4π全空域划分为多个模块,构建空间全向光探测器,能够保证光探测模块无死角的覆盖4π全空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探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间全向光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光电探测技术是根据被探测对象辐射或者反射的光波的特征来探测和识别对象的一种技术,根据其探测内容有成像型探测和非成像型探测,成像型光电探测主要用于图像拍摄和识别,非成像型光电探测主要应用于通信。光电探测技术在现代军事和民用领域,都有着广泛的使用,甚至越来越成为核心技术,在侦查,夜视,导航,制导,跟踪,识别等多种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光电探测应用场景越来越复杂,尤其在军用领域,对于能够在4π空域全覆盖无死角的接收光信号,有着迫切的需求。对于成像型探测,由于探测面较大,对频率要求不高,大多可考虑凝视型全向设计,如完全凝视型的鱼眼镜头设计,或者步进凝视型的扫描设计等。而对于非成像型光信号探测,由于频率要求高,为了保证信号质量同时提高频率,需要保证光学系统入瞳直径的同时降低探测器面积,因此只能牺牲光学系统的视场角。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间全向光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至少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作空间全向光探测器的方法,包括一立体壳及多个光电探测模块,方法包括:S1,确定光电探测模块的视场角θ,其中,0<θ<π;S2,在立体壳的纬度方向以0纬度为中心向两侧划分出两条纬度角为θ/2的纬度带,两条纬度带组成纬度角为θ的第一环带,以第一环带的两条纬度边线为起点分别向两侧划分纬度角为θ的第二环带,以第二环带的高纬度线为起点向未划分环带部分划分纬度角为θ的第三环带,以此方式,划分第N环带;S3,以0纬度上平面张角θ对应的弧长为单位,在第一环带、第二环带、……、第N环带的每一环带的经度方向划分环带,经度线与纬度线生成多个模块,在每一模块设置一光电探测模块。
可选地,步骤S3具体为:在第一环带、第二环带、……、第N环带的每一环带中,以0纬度上平面张角θ角对应的圆弧长为单位等分环带的最长圆弧长,生成多个等分点,将每一环带的两条纬度线上的等分点对应连接生成部分经度线,经度线与所述纬度线生成多个模块,在每一模块设置一光电探测模块。
可选地,将每一环带的两条纬度线上的等分点对应连接生成部分经度线,具体为:将每一环带的两条纬度线上的等分点按照最短距离连接生成部分经度线。
可选地,当划分至第N-1环带时,剩余纬度角小于θ,则将剩余的纬度角设置为第N环带。
可选地,光电探测模块包括光学单元、探测器单元以及处理单元,其中,光学单元用于汇聚光线,探测器单元用于将光线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处理电信号。
可选地,光学单元与探测器单元一一对应,处理单元与光学单元或探测器单元一一对应,或处理单元对应多个光学单元或探测器单元。
可选地,立体壳为实体结构或虚拟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541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