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古建木作歪斜报警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01097.1 | 申请日: | 2018-0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52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鉴;赵建泰;陈鹤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泰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18 | 分类号: | G08B2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01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发单元 横梁 歪斜 触发 报警器 触点 报警设备 本实用新型 古建筑保护 联动报警器 发声报警 夹持固定 均匀设置 歪斜状态 球滚动 夹持 内壁 疏散 警报 报警 抵触 关联 预警 人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古建木作歪斜报警设备,涉及古建筑保护技术领域,包括有一种古建木作歪斜报警设备,包括有用于发出警报的报警器以及用于联动报警器和古建横梁歪斜状态的触发单元,触发单元包括有固定于古建横梁上的触发单元本体,触发单元本体与古建横梁之间设置有用于夹持古建横梁并固定触发单元本体的夹持固定单元,触发单元本体上开设有触发槽,触发槽内设置有触发球,且触发槽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当古建横梁发生歪斜时,触发球滚动并与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相抵触,所述报警器发声报警。触发单元将报警器与古建横梁的状态相关联,即当古建横梁发生歪斜时,报警器发生报警,从而达到及时预警并疏散人群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古建筑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古建木作歪斜报警设备。
背景技术
中国各地存在大量的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古建木作建筑容易受到破坏,难以保存,因此,对于古建木作结构的保护非常重要。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5129658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用于古建筑木结构整体变形检测的固定装置,当对古建筑木结构进行整体变形监测时,根据木结构的自身特点和高度,通过横向距离伸缩杆件与纵向高度伸缩杆件的双向定位,确定变形检测的平面位置,再通过横向距离伸缩杆支撑件完成对横向距离伸缩杆件的外部支撑力。使用变形监测仪承载装置对检测仪进行固定并采集数据,以满足古建筑不同高度、视角等变形检测需求。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变形监测仪只是记录固件木作结构的形变数据并发送至后台,而当古建木作结构发生严重的结构变形时,变形监测仪不能及时预警,对参观人员或者相关人员造成危害,现有技术存在可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建木作歪斜报警设备,通过设置用于联动报警器和木结构歪斜状态的触发单元,从而达到及时预警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古建木作歪斜报警设备,包括有用于发出警报的报警器以及用于联动报警器和古建横梁歪斜状态的触发单元,所述触发单元包括有固定于古建横梁上的触发单元本体,所述触发单元本体与古建横梁之间设置有用于夹持古建横梁并固定触发单元本体的夹持固定单元,所述触发单元本体上开设有触发槽,所述触发槽内设置有触发球,且所述触发槽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当古建横梁发生歪斜时,所述触发球滚动并与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相抵触,所述报警器发声报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古建横梁发生歪斜时,固定于古建横梁上的触发单元本体同步发生歪斜,则设置于触发槽内的触发球滚动并与触发槽的内壁相抵接,即触发球与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相接触,进而触发报警器,报警器发出警报声。触发单元将报警器与古建横梁的状态相关联,即当古建横梁发生歪斜时,报警器发生报警,从而达到及时预警并疏散人群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均设置为环状结构,且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同轴设置于触发槽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设置为环状结构,则古建横梁发生任意方向的歪斜,触发球均可以与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相碰触,报警器报警,有利于提高触发单元对于古建横梁歪斜状态的响应灵敏性和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触发槽的中间开设有用于限制触发球滚动的限位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界环境产生的震动通过木结构传递至触发单元处时,触发球在限位凹槽的作用下不会发生滚动,即报警器不会报警,从而达到降低发生误报警的目的;而当古建横梁发生大幅度歪斜时,触发球又可从限位凹槽中脱离并自由滚动,不会对正常的报警作作业产生干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触发槽外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有外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泰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泰景观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010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