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渣油沥青质组分的测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05092.6 | 申请日: | 2018-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17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博;葛海龙;孟兆会;杨涛;蒋立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42 | 分类号: | G01N33/42;C10G53/00;C10G5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入口连接 精馏塔 过滤器 第二过滤器 第一过滤器 滤饼出口 滤液出口 蒸发器 测定装置 渣油沥青 加热釜 本实用新型 底部出口 气相出口 溶剂蒸发 装置实现 沥青质 洗脱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渣油沥青质组分的测定装置。该装置包括加热釜、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第三过滤器、蒸发器、第一精馏塔和第二精馏塔;加热釜的底部出口与第一过滤器的入口连接;第一过滤器的滤饼出口与第二过滤器的入口连接,滤液出口与第一精馏塔的入口连接;第二过滤器的滤饼出口与第三过滤器的入口连接,滤液出口与第一精馏塔的入口连接,第一精馏塔的出口与第二过滤器的入口相连;第三过滤器的滤饼出口与蒸发器的入口连接,滤液出口与二精馏塔的入口连接;蒸发器气相出口与第二精馏塔入口连接,第二精馏塔的出口与第三过滤器的入口连接。该装置实现了连续、高效、大量地提取沥青质,同时溶剂蒸发后可重新进行洗脱和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渣油沥青质组分的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渣油是炼油工业生产中重要的中间产物,可用于生产石油焦、产品。其族组成主要可以分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其中,沥青质组分含量通常仅为2~8wt%。沥青质组分通常可作为道路铺装、屋顶铺装和建筑防水涂层使用。
对渣油中沥青质的检测和分析十分重要。通过测定、分析沥青质在渣油中的含量、沥青质的金属含量和沥青质中各烃类的分布组成,可以确定渣油的用途及具体处理工艺,以方便工业上的扩大化生产。通常对渣油中沥青质组分的测定每次取渣油样品质量仅为1g,虽然可以准确测定渣油中沥青质的含量,但是所制备的沥青质质量仅有0.1g以下,无法满足进一步对沥青质中各有机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所需的基本质量;同时,由于该制备、测定方法需采用1:50~1:100(体积)的正庚烷、甲苯或石油醚进行反复的洗脱、过滤、抽提才可实现对沥青质的制备,若提高渣油原料样品质量,将使用大量溶剂,不但对实验人员健康造成危害,也将在大量溶剂蒸发、抽提过程中造成安全隐患。此外,现有沥青质提取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员劳动进行间歇的制备操作,制备过程耗时、耗力。
虽然一些改性方法或热处理方法可以制备沥青质,但这些方法均采用化学方法提升渣油沥青质的含量,使部分芳香分、胶质等转化为了沥青质。中国专利CN 103044932 B、CN 103045281 B分别公开了提高渣油中沥青质含量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加热裂化、加入聚合物改性剂等方法将沥青质显著含量提高;然而由于破坏了原油渣油性质,不能在保留渣油其他组分的同时分离沥青质族组分,也无法应用于渣油的评价和表征。专利CN103585786 B报道了一种多级洗脱肝素钠的方法,但该方法仅可应用于产品在液体中的洗脱过程,无法实现溶剂于原料的溶解或是实现固体物料的输送和真空过滤过程,此外也不具备溶剂循环再生功能,不能应用于渣油中沥青质的大规模制备。
现有渣油中沥青质提取方法不能精确表征渣油性质,也无法连续地、低溶剂消耗地提取渣油中沥青质族组分,并同时保持组分质量的精确计量,因此现有方法无法在准确测量渣油中的沥青质的含量的同时不对其他组分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渣油中沥青质提取、检测、分离过程无法连续操作、分离能力低下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渣油沥青质组分的测定装置。该装置可保留不溶于溶剂的沥青质族组分,并将溶剂蒸发后重新进行洗脱和利用,从而实现了连续、高效、环保的渣油中沥青质提取。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渣油沥青质组分的测定装置,其包括加热釜、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第三过滤器、蒸发器、第一精馏塔和第二精馏塔;
加热釜的底部出口与第一过滤器的入口连接;
第一过滤器的滤饼出口与第二过滤器的入口连接,第一过滤器的滤液出口与第一精馏塔的入口连接;
第二过滤器的滤饼出口与第三过滤器的入口连接,第二过滤器的滤液出口与第一精馏塔的入口连接,第一精馏塔的出口与第二过滤器的入口相连;
第三过滤器的滤饼出口与蒸发器的入口连接,第三过滤器的滤液出口与二精馏塔的入口连接,蒸发器气相出口与第二精馏塔入口连接,第二精馏塔的出口与第三过滤器的入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050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