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切圈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09086.8 | 申请日: | 2018-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95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同裕塑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13/00 | 分类号: | H01G13/00;H01G4/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切 本实用新型 金属化薄膜 塑料圈体 内环面 注塑孔 注塑 有效地减少 端面设置 对称设置 加强结构 受压变形 位置相对 加强孔 外环面 相错 缠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切圈,包括环形的塑料圈体,所述塑料圈体包括内环面、两侧环形的端面以及用于缠绕金属化薄膜的外环面,所述内环面直径为75mm‑76mm,所述外环面的直径为86mm‑90mm,两个端面之间的间距为7mm‑75mm,所述端面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用于注塑分切圈的注塑孔,所述第二端面上设置有与注塑孔数量相同、位置相对或者相错的加强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分切圈的端面设置加强结构,提高分切圈的强度,有效地减少分切圈受压变形的情况,保护金属化薄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分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切圈。
背景技术
金属化薄膜电容是以有机塑料薄膜做介质,以金属化薄膜做电极,通过卷绕方式制成(叠片结构除外)制成的电容,金属化薄膜电容器所使用的薄膜有聚乙酯、聚丙烯、聚碳酸酯等,除了卷绕型之外,也有叠层型,其中以聚酯膜介质和聚丙烯膜介质应用最广。
目前使用的分切圈都是采用铝材质的,但是铝质分切圈成本较高,因此塑料分切圈应运而生,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塑料分切圈强度低,尺寸不合理,在进行金属化薄膜缠绕时,由于金属化薄膜缠绕过紧或者缠绕圈数过多,会导致塑料分切圈变形甚至断裂,损坏金属化薄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切圈,通过将分切圈设置合理的尺寸大小,提高分切圈的强度,有效地减少分切圈受压变形的情况,保护金属化薄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分切圈,包括环形的塑料圈体,所述塑料圈体包括内环面、两侧环形的端面以及用于缠绕金属化薄膜的外环面,所述内环面直径为75mm-76mm,所述外环面的直径为86mm-90mm,两个端面之间的间距为7mm-75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切圈尺寸合理,既能节省原材料,又能带来较大的强度,同时方便金属化薄膜的绕制和放料;分切圈的宽度适于缠绕宽度较适中的金属化薄膜,使分切圈方便缠绕家用电器上的电容器金属化薄膜。
作为优选,所述内环面直径为76mm,所述外环面的直径为88.5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切圈的尺寸更合理,强度更高,使用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端面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用于注塑分切圈的注塑孔,所述第二端面上设置有与注塑孔数量相同、位置相对或者相错的加强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切圈采用注塑的方式加工,结构一体成型,能有较大的强度,设置多个均匀分布的注塑孔,在注塑时,液体材料流速均匀,使成型的分切圈各部分硬化时间相同,分切圈的各部分的坑压能力相同,提高加工的分切圈的整体强度,同时设置与注塑孔相对或者相错的加强孔,增强了分切圈的径向支撑能力和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注塑孔与加强孔交错设置,所述注塑孔和加强孔位于同一圆形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分切圈的应力分散均匀,避免某一部分受压过大而发生断裂,使分切圈有更强的支撑受压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孔与相邻的两个注塑孔的间距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分切圈的各部分应力分散均匀,圈体各部分承压能力相同,进一步提升分切圈的抗压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注塑孔的数量为6-8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塑孔的数量适宜,既能保证足够的强度,又能通过多个注塑孔同时进行注塑,加快分切圈的成型硬化速度,提高分切圈的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注塑孔内设置有保护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同裕塑件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同裕塑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090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分切圈
- 下一篇:一种电容器套管收缩尾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