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鞋底缓冲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11681.5 | 申请日: | 201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30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胡金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金水 |
主分类号: | A43B13/20 | 分类号: | A43B13/2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林小彬 |
地址: | 3621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鞋底缓冲减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 弹簧两端 缓冲气囊 运动启动 排气管 竖立的 密闭 弹簧 垫片 鞋材 破裂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鞋底缓冲减震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气囊、气囊里面竖立的弹簧、弹簧两端的垫片和气囊一侧的排气管。其解决了密闭缓冲气囊易破裂及运动启动性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鞋底缓冲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运动鞋的缓冲减震性能是衡量运动鞋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提高运动鞋的缓冲减震性能是各运动鞋企业的重点研发内容。
目前,中国专利号201620273436公开了一种气囊减震装置,包括密封气囊、气囊内部粘结的减震柱、减震柱外侧套的弹簧。该专利解决了利用气囊减震的问题,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密闭气囊固有的受力过大时容易破裂的缺陷,减震柱和弹簧直接粘结在气囊壁上导致实际使用中粘结点经反复受力后气囊壁局部受力不均容易破裂,另外减震柱的使用导致吸收震动的同时,许多启动能量也会被吸收并损失掉,不具备运动员快速灵活的起跳或前进时需要的快速启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鞋底缓冲减震装置,解决了现有缓冲减震密闭气囊受力过大时容易破裂以及运动时快速启动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鞋底缓冲减震装置,包括气囊、气囊里面竖立的弹簧、弹簧两端的垫片和气囊一侧联通气囊空腔的排气管。所述气囊由上下两个具有弹性的半球体气囊壁粘结而成,形成内部空腔,顶端、底端为平面,气囊的一端连通有排气管;所述弹簧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垫片,垫片与气囊顶端、底端内侧形状大小一致,在气囊受力时贴合在气囊壁上形成支撑,减小了弹簧对气囊作用点的压强,避免了气囊因局部受力过大而破裂。气囊在上下受冲力时向中间变形,通过垫片挤压弹簧共同形成缓冲,并通过排气管排除部分空气减少气囊内部压力,在冲力结束时弹簧释放积累的能量回弹,通过垫片推动气囊回弹,在运动时快速启动性能好,在弹簧的回弹推动和自身弹性的作用下,气囊通过排气管吸气恢复形状。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弹簧两端外径大于中间部分外径,呈“工”形。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气囊材料为弹性系数较大的聚氨酯或者橡胶材料。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弹簧两端以卡扣的方式固定在垫片上。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上下两个垫片设置为磁性相斥的永磁片。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弹簧外径大于或等于自由长度,利于弹簧受力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气囊顶端与底端的间距等于或小于弹簧自由长度与两端垫片厚度之和,利于弹簧在气囊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垫片分别粘贴在气囊顶端、底端的内侧。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鞋底缓冲减震装置通过设置气囊排气管、垫片,改进了气囊受外力过大易破裂的问题;通过气囊与弹簧、垫片的配合作用,既利用了气囊和弹簧达到缓冲减震作用,又达到了快速启动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气囊采用弹性系数较大的聚氨酯或者橡胶材料,利于气囊的缓冲及回弹,改善了缓冲避震效果及运动启动性;进一步的改,所述弹簧两端外径大于中间部分外径,有利于弹簧稳定的固定在垫片上;进一步的,所述气囊顶端、底端为平面,结合相应的垫片,受力时能量更容易传导至弹簧上以产生更多的启动能量,且有利于稳定垫片位置;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两端以卡扣的方式固定在垫片上,有利于工业生产中零配件的生产和组装;进一步的,所述上下两个垫片设置为磁性相斥的永磁片,利用磁性相斥增大缓冲及回弹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外径大于等于自由长度,避免弹簧受力时扭曲失效;进一步的,所述垫片分别粘贴在气囊顶端、底端的内侧,有利于弹簧位置和角度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金水,未经胡金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116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