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防噪音听诊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12905.4 | 申请日: | 201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88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凌蔚;姜红堃;李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凌蔚 |
主分类号: | A61B7/04 | 分类号: | A61B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崔双双;孟祥斌 |
地址: | 110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蓝牙 蓝牙耳机 声电转换 听诊 听诊器 滤波结构 无线连接 防噪音 分体式 杂音 集音 电信号传递 分离结构 教学效果 声音转换 一次转换 有效学习 耳环 挂环 过滤 电源 器械 传递 | ||
一种分体式防噪音听诊器,其包含集音头,手持部分,听音部分;其特征在于,手持部分内设置电源及声电转换结构,蓝牙结构;听音部分为蓝牙耳机;手持部分内的声电转换结构接收集音头传来的声音,并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声电转换结构将电信号传递到蓝牙结构处,由蓝牙结构再一次转换信号到蓝牙耳机处。另外还设置可以有效过滤身体杂音的滤波结构,设置多个或多对相互无线连接且无线连接蓝牙结构的蓝牙耳机,另外通过设置挂耳环及蓝牙挂环实现将整个分离结构组合的效果。上述器械通过无线多蓝牙耳机及滤波结构的设置可以有效克服现有技术听诊杂音多,听诊受传递部分限制及不能实现有效学习与教学效果等技术问题,结构合理效果显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听诊类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分体式防噪音听诊器。
背景技术
听诊器(stéthoscope)是内外妇儿医师最常用的诊断用具,是医师的标志,现代医学即始于听诊器的实用新型。听诊器自从1817年3月8日应用于临床以来,外形及传音方式有不断的改进,但其基本结构变化不大,主要由集音部分(胸件),传导部分(胶管)及听音部分(耳件)组成。
目前医院人员多且杂,医院噪声较大,在医生听诊过程中外界环境的噪音经常会影响传输到耳部的声音效果;另外针对某一特定部位听诊时,身体自身也存在呼吸音、肠鸣音等干扰声音,有时真的特殊部位听诊时就容易因上述噪音的轻微干扰,造成诊断困难及诊断不准确的情况发生。而且因为整个传输过程没有外加电源的干预,声音大小固定,不能调节,不能通过调节声音大小来实现以下特殊声音的有效区别与判断,而造成现有的传统听诊器只能粗滤的判断患者情况,判断精准度较差。
另一个问题涉及年轻医生的听诊教学问题,现有的听诊器多为单对听音部分设计,临床诊断时多通常通过经验丰富的医生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实现教学,因为时间等问题年轻医生很少直接听到不同患者的声音,这样就使得年轻医生学习的方式不够直观,因而造成学习时间长,学习效果不优的问题,这样就增加了医生队伍的建设成本以及经验丰富医生的教学难度。
还有一个问题为:现有的听诊器都包括传导部分,因为传导部分的设置要求医生对患者检查时的距离受到传导部分的限制,这样就要求医生或患者要调整到一个合适距离才能实现检查;针对卧位患者检查时通常需要医生弯腰进行检测,这样就带给医生一些不舒适感。
因此针对上述涉及的技术问题,需要设计一种通过包含外部电源、无线传输结构、双耳机结构及其他合理有效的结构,并将各个结构有效合理的组合,得到一种实现上述功能的听诊器
本实用新型根据现有技术听诊杂音多,听诊受传递部分限制及不能实现有效学习与教学效果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分体式防噪音听诊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听诊噪声大、杂音多,听诊受传递部分限制及不能实现有效学习与教学效果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体式防噪音听诊器。
一种分体式防噪音听诊器,其包含集音头,手持部分,听音部分;其特征在于,手持部分内设置电源及声电转换结构,蓝牙结构;听音部分为蓝牙耳机;电源连接声电转换结构及蓝牙结构,声电转换结构连接蓝牙结构,蓝牙结构无线连接蓝牙耳机;所述手持部分包括一结构设置部分及手柄部分,结构设置部分内设置功能结构,手柄部分方便抓握;结构设置部分包括一空腔结构,空腔内设置功能结构;所述空腔结构向下伸出一环形围板与集音头一体连接。手持部分内的声电转换结构接收集音头传来的声音,并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声电转换结构将电信号传递到蓝牙结构处,由蓝牙结构再一次转换信号到蓝牙耳机处。通过蓝牙耳机与手持部分的设置实现了听诊器信号的无线传输,而且因为蓝牙耳机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对噪音进行预防,通过手持部分的设置可以非常方便的实现对各个部位的听诊,有效避免了之前因传导部分及传音短管的尺寸时手捏传导部分的不便性。
进一步,所述集音头上设置传音短管;传音短管连接手持部分,传音短管的设置实现声音的收集与传递的有效性。或者集音头直接与手持部分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凌蔚,未经李凌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129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