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炼钢连铸冷床的铸坯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12936.X | 申请日: | 201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23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伍从应;李全智;马光林;王万斌;刘欣;刘占林;练昌;黄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24 | 分类号: | B22D11/124 |
代理公司: | 贵阳睿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3028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床 炼钢连铸 工作台面 分流管 喷淋管 喷淋器 输液管 铸坯 本实用新型 铸坯冷却 连通 垂直 电磁吸盘 喷淋冷却 使用寿命 吸热效率 中心轴线 电磁吊 工作台 故障率 冷却液 温度降 拉速 冷却 吸收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炼钢连铸冷床的铸坯冷却装置,包括输液管、分流管以及多条喷淋管,输液管固定安装于炼钢连铸冷床上,分流管与输液管连通,喷淋管与分流管连通并布置于炼钢连铸冷床工作台面下方,每条喷淋管上均设有多个喷淋器,并且每个喷淋器中心轴线均与炼钢连铸冷床工作台面垂直;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喷淋器直接垂直于冷床工作台面喷淋冷却,使冷却液能够充分吸收冷床工作台面上的热量,吸热效率更高,确保在拉速提高后铸坯温度升高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冷却,使铸坯温度降到居里点以下,保证电磁吸盘吊能够正常将铸坯吸取,提高了电磁吊操作的安全性,延长了冷床的使用寿命,降低低冷床的故障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工艺辅助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炼钢连铸冷床的铸坯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炼钢连铸是目前钢铁企业广泛使用的炼钢工艺方法,其主要工艺原理是使钢水不断地通过水冷结晶器,凝结成硬壳后从结晶器下方出口连续拉出,经喷水冷却,全部凝固后切成坯料的铸造工艺过程。在炼钢连铸工艺过程中,连铸车间为提高铸机产能,提高铸坯拉速成为必然选择,然而提高铸坯拉速后,铸坯上冷床温度提高,冷床的使用环境温度提高,使用环境更恶劣,冷床故障率提高。同时收集机处铸坯温度更高,有时铸坯温度甚至高于居里温度,从而导致铸坯无法用电磁吊吊起,或在吊起的过程中由于铸坯磁力性差而掉落砸坯冷床或砸弯铸坯,为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在冷床上设置相应的冷却装置,从而使铸坯加速冷却,确保铸坯在收集机处的铸坯冷却温度在居里点以下,达到电磁吊安全起吊的目的,同时降低冷床的使用温度,提高冷床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炼钢连铸冷床的铸坯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炼钢连铸冷床的铸坯冷却装置,主要包括输液管、分流管以及多条喷淋管,所述输液管固定安装于炼钢连铸冷床上,所述分流管与所述输液管连通,所述喷淋管与所述分流管连通并布置于炼钢连铸冷床工作台面下方,所述每条喷淋管上均设有多个喷淋器,并且每个喷淋器中心轴线均与炼钢连铸冷床工作台面垂直。
所述输液管焊接固定于炼钢连铸冷床上。
所述输液管内流体介质是水。
所述输液管与所述分流管中部连通,所述喷淋管沿所述分流馆中心轴线均匀分布于输液管的两侧。
所述每条喷淋管均相互平行布置。
所述喷淋管的数量是4条。
所述每条喷淋管上的喷淋器数量是2个。
所述喷淋器与所述喷淋管是活动连接。
所述喷淋管与所述分流管相互垂直连接。
所述输液管与所述分流管相互垂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喷淋器直接对冷床工作台面进行喷淋,喷淋方向与冷床工作台面相垂直,减少了冷却液在流动过程中吸收环境中热量,使冷却液能够充分吸收冷床工作台面上的全部热量,吸热效率更高,确保在拉速提高后铸坯温度升高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冷却,使铸坯温度降到居里点以下,保证电磁吸盘吊能够正常将铸坯吸取,不掉落,不损坏设备,不砸弯铸坯,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通过阀门对输液管流量进行控制,保证铸机生产时能及时开启,停浇时能及时关停,节约了用水资源,当喷淋器使用效果变差时可随时进行更换,经久耐用,维修方便,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有效降低了铸坯的温度,提高了电磁吊操作的安全性,降低了冷床温度,提高了冷床的使用寿命,降低低冷床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液管,2-分流管,3-喷淋管,4-喷淋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129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