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田污水除油除砂沉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12985.3 | 申请日: | 201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773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杨瑞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小龙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B01D3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0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泵体 固定支架 活动支架 油田污水 气缸 本实用新型 玻璃隔板 沉降装置 存储桶 除砂 除油 底部内壁 顶部设置 螺栓固定 平行设置 砂尘分离 生产效率 输出管 输出轴 内壁 连通 污水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田污水除油除砂沉降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底部内壁设置有静置桶和存储桶,存储桶和有两个且分别位于静置桶的两侧,所述固定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气缸、泵体一和泵体二,泵体一和泵体二位于气缸的两侧,静置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玻璃隔板,所述玻璃隔板有两个且平行设置,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泵体三,泵体三有两个且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活动支架的顶部,泵体三的输出管连通有中转。本实用新型使得污水能够在静置桶内完成油、水和砂尘分离,减少了操作步骤,极大的提高了油田污水的处理速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效率,满足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田污水除油除砂沉降装置。
背景技术
油田污水处理。国内外含油污水处理工艺是基本相同的,主要分为除油和过滤两级处理,处理污水进行回注。根据注水地层的地质特性,确定处理深度标准、选择净化工艺和设备。
现有的油田污水除油除砂沉降装置在对油田污水进行除油、除砂沉降时采用长时间静置后,再通过人工将顶部的油层抽离,再进行砂沉过滤,这种方式效率极慢,而油田污水的总量较为庞大,因此现有的油田污水除油除砂沉降装置满足不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油田污水除油除砂沉降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田污水除油除砂沉降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底部内壁设置有静置桶和存储桶,存储桶和有两个且分别位于静置桶的两侧,所述固定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气缸、泵体一和泵体二,泵体一和泵体二位于气缸的两侧,静置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玻璃隔板,所述玻璃隔板有两个且平行设置,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泵体三,泵体三有两个且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活动支架的顶部,泵体三的输出管连通有中转桶,泵体三的输入管连通有连接排管,活动支架的两侧底端延伸至静置桶内,且分别位于玻璃隔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并分别连接有红外信号发射器和红外信号接收器,连接排管的底端开口处内壁设置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连接排管的底端延伸至静置桶内,且连接排管的底端位于玻璃隔板相互靠近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中转桶的顶部设置有开口,且泵体一和泵体二的输入管延伸至中转桶的竖直上方。
优选的,所述泵体一和泵体二的输出管分别与存储桶连通。
优选的,所述红外信号发射器和红外信号接收器相互匹配,并对向设置,且处于同一水平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固定支架、静置桶、存储桶、玻璃隔板、气缸、泵体一、泵体二、活动支架、泵体三、中转桶、连接排管、过滤网、红外信号发射器和红外信号接收器,以及各部件之间的相互协作,通过各层的红外线透过率不同,使得污水能够在静置桶内完成油、水和砂尘分离,减少了操作步骤,极大的提高了油田污水的处理速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效率,满足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油田污水除油除砂沉降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油田污水除油除砂沉降装置的部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支架、2静置桶、3存储桶、4玻璃隔板、5气缸、6泵体一、7泵体二、8活动支架、9泵体三、10中转桶、11连接排管、12过滤网、13红外信号发射器、14红外信号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小龙,未经郑小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129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