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叠片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15179.1 | 申请日: | 201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00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格瑞普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058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善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3 | 代理人: | 罗娟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大浪街道高峰社区同富***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膜袋 叠片锂离子电池 负极片 折叠线 正极片 本实用新型 极耳焊接部 锂离子电池 长度边缘 宽度端部 连成一体 封边 内封 正对 隔膜 电池 伸出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叠片锂离子电池。电池包括:带状的隔膜袋带,包括顺次连成一体的至少两个隔膜袋,在各隔膜袋内封装有正极片,位于各正极片的宽度端部的极耳焊接部分别从隔膜袋带的第一长度边缘伸出;至少两负极片;隔膜袋带以各第一隔膜封边为折叠线Z字形层叠,各隔膜袋沿折叠线上下正对层叠,在任意相邻的两负极片之间均间隔有一隔膜袋,在任意相邻的两隔膜袋之间均间隔有一负极片。应用该技术方案有利于实现超窄叠片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片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的体积越来越小的追求,锂离子电池也相应被要求适合各种电子产品不同空间,对于智能眼镜、耳机等这类细长产品,需要超窄锂离子电池。在现有技术中一般将宽度或直径等于或小于6毫米左右的电池称为超窄锂离子电池。
目前超窄锂离子电池主要采用圆柱体卷绕电池实现,无法采用叠片锂离子电池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叠片锂离子电池,应用该技术方案有利于实现超窄叠片锂离子电池。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片锂离子电池,包括:
带状的隔膜袋带,包括顺次连成一体的至少两个隔膜袋,各所述隔膜袋呈长方形,各所述隔膜袋的长度边缘相互正对平行,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隔膜袋共用一上下两隔膜热压连接在一起的一第一隔膜封边,在各所述隔膜袋内封装有正极片,位于各所述正极片的宽度端部的极耳焊接部分别从所述隔膜袋带的第一长度边缘伸出;
至少两负极片,面积窄于各所述隔膜袋的面积;
所述隔膜袋带以各所述第一隔膜封边为折叠线Z字形层叠,各所述隔膜袋沿所述折叠线上下正对层叠,在任意相邻的两所述负极片之间均间隔有一所述隔膜袋,在任意相邻的两所述隔膜袋之间均间隔有一所述负极片,任一位于相邻两所述隔膜袋之间的所述负极片分别被其两边的所述隔膜袋以及他们之间的所述第一隔膜封边所限位;
各所述负极片与所述正极片分别上下正对层叠,
各所述负极片的极耳焊接部分别从所述隔膜袋带上与所述第一长度边缘相对的第二长度边缘处伸出。
可选地,所述负极片上的活性物质涂覆区域的面积宽于所述正极片的上的活性物质涂覆区域的面积,所述负极片上的活性物质涂覆区域过盈正对所述正极片的上的活性物质涂覆区域。
可选地,各所述第一隔膜封边的宽度为0.25~1毫米。
可选地,在所述隔膜袋带的所述第二长度边缘处还热压形成有上下两隔膜热压连在一起的第二隔膜封边。
可选地,所述第二隔膜封边的宽度为0.25~1毫米。
可选地,在所述隔膜袋带的所述第一长度边缘处还热压形成有上下两隔膜热压连在一起的第三隔膜封边。
可选地,所述第三隔膜封边的宽度为0.25~1毫米。
由上可见,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在两相对边缘均设有隔膜封边的独立单个隔膜袋 (预置于有正极片),将上述独立的隔膜袋与负极片进行单片~单片层叠的叠片工艺以及根据该工艺得到的叠片锂离子电池,采用本实施技术方案,由于各隔膜袋共用一隔膜封边,减少了一隔膜封边所占的宽度,有利于在容量要求预定(即正极片既定)的基础上,缩小锂离子电池的宽度,实现宽度超窄的叠片锂离子电池;在锂离子电池体积既定的基础上,将该隔膜封边的宽度让渡给对锂离子电池容量有实质性作用的正极片,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容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格瑞普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格瑞普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151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模组的电连接结构
- 下一篇:基于电芯二次封装系统的折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