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浸没式电池包热管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23094.8 | 申请日: | 201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83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付慧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付慧芳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556;H01M10/65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86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理装置 浸没式电池 液液换热器 动力电池 换热介质 潜水电泵 储液罐 电池包壳体 电池包壳 浸没 热交换 体内 本实用新型 流体连通 内部压力 散热介质 电池包 可调 密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浸没式电池包热管理装置,所述浸没式电池包热管理装置包括:电池包壳体、动力电池、液液换热器、潜水电泵和储液罐;其中,所述动力电池、所述液液换热器和所述潜水电泵均设置于密封的所述电池包壳体内,在所述电池包壳体内充满所述换热介质,所述换热介质为液态的,所述动力电池、所述液液换热器和所述潜水电泵均浸没在所述换热介质内;储液罐与所述电池包壳体流体连通。通过将电池包浸没于散热介质中,使得热交换的效率获得显著提升,通过在热管理装置中设置有储液罐,使得热管理装置的内部压力自动可调,因此热管理装置能够适应比较极端的温度,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包的热管理,包括对动力电池包的冷却和加热,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浸没式电池包热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目前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不仅能够减少人们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而且能够降低汽车尾气的排放,有效改善环境质量。车用动力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车用动力电池的性能直接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续航能力成了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随着对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要求的提高,其搭载的动力电池容量也逐步增大,动力电池包在使用过程中发热量明显攀升。
动力电池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过低会降低化学反应速率、降低电池的SOC值,导致冬季新能源汽车续航降低,温度过高则有使电池产生不可逆的分解,影响电池的寿命,甚至发生起火、爆炸等安全问题。为保证车用动力电池的工作始终处于有效的温度区间内,就必须拥有科学和高效的热管理系统来提高电池的使用性能,这就需要采取适当的冷却或加热措施来保证动力电池包使用的高效安全和长寿命周期。
目前,动力电池包常用的热管理主要为风冷热管理技术和液冷热管理技术,风冷热管理技术是指利用空气流经电池表面进行换热冷却,其模式可分为自然冷却和强制冷却(利用风机等),该技术利用自然风或空气强制对流,配合汽车自带的蒸发器为电池降温。液冷热管理技术为采用冷却液对电池包进行换热,使电池包通过与管路中的冷却液进行换热,对电池包进行冷却或加热。
现有的风冷热管理技术结构比较简单,成本较低,但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较高,入口风的温度难以精确控制,这将导致电池包的温度也难以控制,同时,由于空气的换热系数低,所以导致散热冷却的效率低,冷却过程缓慢,对大容量的电池包效果不理想,并且,由于空气的流动不均会导致电池包内分布不均,影响动力电池的温度一致性。现有的液冷热管理技术一般采用电池包间穿插各种结构的液冷管路,或者在电池的表面或电池间添加液冷板块,但电池产生的热量不能直接传递至冷却液体,传热效率仍然不太高,且难以均匀地冷却电池包内的各电池单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浸没式电池包热管理装置,能够使动力电池包与换热介质直接进行热交换,提高了热管理系统的冷却效率或加热效率,并使热管理系统的内部压力自动可调,进而提高了汽车的性能。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浸没式电池包热管理装置,所述浸没式电池包热管理装置包括:电池包壳体、动力电池、液液换热器、潜水电泵和储液罐;其中,所述动力电池、所述液液换热器和所述潜水电泵均设置于密封的所述电池包壳体内,在所述电池包壳体内充满所述换热介质,所述换热介质为液态的,所述动力电池、所述液液换热器和所述潜水电泵均浸没在所述换热介质内;储液罐与所述电池包壳体流体连通。
优选地,所述浸没式电池包热管理装置能够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或加热。
优选地,所述换热介质是电子氟化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付慧芳,未经付慧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230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能源封闭型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
- 下一篇:一种锂电池组自然冷却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