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25630.8 | 申请日: | 201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67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吴宏伟;陈华俊;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S1/02 | 分类号: | H01S1/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王志兴 |
地址: | 232001 安徽省淮***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介质体 回音壁模式 光学微腔 隔条 本实用新型 表面缺陷 圆周分布 制作方便 柱体形状 圆心 体积小 指向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包括呈规则柱体形状的介质体和以介质体中心为圆心圆周分布的多个隔条,所述隔条贯穿介质体长度方向,沿介质体长度方向看,隔条一端靠近介质体外侧,另一端指向介质体中心并与其保持一定距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的优点在于:体积小、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在存在表面缺陷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很高的Q因子,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传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
背景技术
回音壁模式的光学微腔因其具有高Q(品质因子)值已在激光、生物探测以及量子物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现有的回音壁模式微腔的表面存在缺陷时对回音壁模式有较大的影响,当缺陷很大时回音壁模式被彻底破坏,从而无法高质量的传输光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降低表面缺陷对 Q因子的影响的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包括呈规则柱体形状的介质体和以介质体中心为圆心圆周分布的多个隔条,所述隔条贯穿介质体长度方向,沿介质体长度方向看,隔条一端靠近介质体外侧,另一端指向介质体中心并与其保持一定距离。
优选地,所述介质体为圆柱体结构。
优选地,沿介质体长度方向,所述隔条的截面为矩形。
优选地,沿介质体长度方向,所述隔条的截面为扇形。
优选地,隔条截面的扇形的圆心与介质体中轴线重合。
优选地,所述介质体由硅制成。
优选地,所述隔条由非铁磁性金属制成。
优选地,所述隔条由铝制成。
优选地,所述隔条由铜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的优点在于:体积小、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在存在表面缺陷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很高的 Q因子,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考图1,一种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包括介质体1和隔条2。
所述介质体1呈规则柱体形状,优选为圆柱体结构,介质体1由高折射率材料制成,优选为硅材料。
多个所述隔条2以介质体1的中心为圆心圆周分布于介质体1 内,隔条2贯穿介质体1的长度方向,沿介质体1长度方向看,隔条2为长条形,隔条2靠近介质体1外侧,另一端指向介质体1的中心并与其保持一定距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条2的截面可以是矩形或其他形状,均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经过试验,所述隔条2的截面为扇形,且扇形的圆心与介质体1的中轴线重合时,效果最佳。
隔条2由非铁磁性金属制成,优选为铝或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256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分线扭线装置
- 下一篇:基于光谱角色散的啁啾激光脉冲频谱整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