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表径流生态预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29074.1 | 申请日: | 201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2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韩帅;陈继红;谢周平;申武;杨永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中科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廖慧敏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竹排 地表径流 本实用新型 生态预处理 种植土 滤料 雨水 沉水植物 净化处理 生态技术 侧壁 水岸 上铺 水体 铺设 室内 种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表径流生态预处理装置,包括若干竹排,所述竹排设于雨水地表径流区域的水体中,所述竹排或竹排与水岸侧壁围呈的腔室内底部铺设有滤料,所述滤料上铺设有种植土,所述种植土上种植有沉水植物。本实用新型采用生态技术手段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经济投入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地表径流生态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未经预处理的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营养盐。水体中悬浮物和氮、磷等有机物的累积是导致水体藻类、浮游动物滋生的根源,久而久之会引起水体变质,水色变黄、发臭,甚至引发蓝藻爆发,给河道和湖泊带来一定的污染。目前,针对雨水径流采用生态沟技术,需在水域与陆域之间挖出一道浅沟,并在沟中铺设卵石或栽植植物,通过卵石、植物减缓水流冲刷,收集净化雨水径流。这样操作的缺点是:需要动土开挖,建设费用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雨水径流采用生态沟技术,需要动土开挖,建设费用较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地表径流生态预处理装置,采用生态技术手段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经济投入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地表径流生态预处理装置,包括若干竹排,所述竹排设于雨水地表径流区域的水体中,所述竹排或竹排与水岸侧壁围呈的腔室内底部铺设有滤料,所述滤料上铺设有种植土,所述种植土上种植有沉水植物。
本实用新型系统成熟后,水生植物根部、滤料表面、竹排表面由于大量微生物的生长而形成生物膜,地表径流流经生物膜时,悬浮物被滤料和植物根系阻挡截留,氮、磷、COD、BOD5等污染物则通过生物膜的吸收、同化及异化作用而被降低。水生植物还能减缓水流,延长水流在预处理装置处的停留时间,增强净化效果,同时利用降低雨水装置整体的冲刷;采用这种生态技术手段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经济投入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优选地,所述滤料包括卵石、砾石、沸石中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一方面利用卵石、砾石、沸石降低水流速,促进雨水中杂物在滤料内的沉降,另一方面在滤料表面也会生由于微生物生产产生生物膜提升净化效果。
优选地,所述滤料的厚度为40~50cm。
采用厚度为40~50cm的滤料结构,在保障净化效果的同时,利于节约成本。
优选地,所述种植土的厚度为20~30cm。
种植土的厚度可依据种植的沉水植物的种类设置,种植土过后则无法通过沉水植物的根系起到固定作用,易被雨水冲刷。
优选地,所述沉水植物包括亚洲苦草或马来眼子菜,且种植密度为60~80株/m2。
优选地,所述雨水地表径流区域的滨水驳岸带栽植有挺水植物。
通过设置挺水植物,一方面利于对流入竹排区域之前的雨水进行初步净化,另一方面还能起到雨水径流缓冲带的作用;另外,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合理搭配布局,增加水景层次感,提升滨水景观。
优选地,所述挺水植物采用芦苇或菖蒲,栽植密度为20~30株/m2。
优选地,所述竹排的底部插入水体底部固定,且竹排通过若干木桩辅助固定,所述木桩的底部插入水体底部,木桩的轴线方向与竹排的轴线方向平行、且木桩的侧壁与竹排的侧壁接触。
通过采用木桩辅助固定竹排,结构简单,成本低。
优选地,所述竹排包括竹竿,所述竹竿并排排列,还包括至少一根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依次贯穿并排排列的竹竿,连接杆的轴线方向与各竹竿的轴线方向垂直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中科水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中科水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290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体式乳化液处理器
- 下一篇:一种污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