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茶漏、茶漏支架及茶杯组合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30399.1 | 申请日: | 2018-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24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卫保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芬吉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16 | 分类号: | A47G1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漏 支架本体 杯体 支架 杯盖 半圆环形支架 本实用新型 食品级铝箔 成圆环状 铰接方式 上端敞口 锁扣结构 倒锥状 水分离 悬置端 组合本 底面 多圈 内腔 小孔 圆环 匹配 茶叶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漏、茶漏支架及茶杯组合,茶漏包括上端敞口的倒锥状茶漏本体,所述茶漏本体是由可接触食品级铝箔材料制成,所述茶漏本体的底面设有多圈小孔;茶漏支架包括两个半圆环形支架本体,两个支架本体的悬置端通过铰接方式连接在一起,两个所述支架本体之间通过锁扣结构连接成圆环状,所述支架本体的内径与所述的茶漏的中部外径大小相匹配,所述茶漏插置于两个所述支架本体围成的圆环内腔;茶杯组合包括杯体和安装于杯体上的杯盖,还包括所述的茶漏,所述茶漏设置于杯体与杯盖之间。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旅途中使用者茶、水分离,不喝到茶叶,并且可以保证水温,其结构简单,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技术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茶漏、茶漏支架及茶杯组合。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出差旅行使用的一次性纸杯,只有简单的杯体。其在使用时主要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不能保温,水容易撒出;再就是泡茶时,茶水与茶叶搅在一起,使用者很容易将茶叶喝进嘴里,现有的这种一次性纸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可以使用户喝茶时不会喝到茶叶,并且能够保证水温的茶漏、茶漏支架及茶杯组合是本发明人潜心研究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漏、茶漏支架及茶杯组合,其可以解决旅途中使用者茶、水分离,不喝到茶叶,并且可以保证水温,其结构简单,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茶漏,其中包括上端敞口的倒锥状茶漏本体,所述茶漏本体是由可接触食品级铝箔材料制成,所述茶漏本体的底面设有多圈小孔。
本实用新型茶漏,其中所述茶漏本体的厚度为1.0mm。
本实用新型茶漏,其中所述茶漏本体的内腔底面为横截面是阶梯形回转形成的凹槽面,多个所述小孔分别设置于多个凹槽上。
一种茶漏支架,其中包括两个半圆环形的支架本体,两个所述支架本体的悬置端通过铰接方式连接在一起,两个所述支架本体之间通过锁扣结构连接固定,所述支架本体的内径与所述的茶漏的中部外径大小相匹配,所述茶漏本体插置于由两个所述支架本体围成的圆环的内腔中。
本实用新型茶漏支架,其中所述支架本体是由可接触食品级的PP材料注塑加工而成。
本实用新型茶漏支架,其中所述锁扣结构包括设置于其中一个支架本体悬置端上的两个插片及设置于另一个支架本体悬置端上的两个插槽,两个所述支架本体之间通过两个插片插置于两个插槽上连接形成圆环状。
本实用新型茶漏支架,其中一个所述支架本体的外侧面设置有托片。
一种茶杯组合,包括杯体和安装于杯体上的杯盖,其中还包括所述的茶漏,所述茶漏设置于杯体与杯盖之间。
本实用新型茶杯组合,其中所述杯盖上设有与所述茶漏的多个凹槽形状对应的多个螺纹槽,最外层所述螺纹槽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孔。
本实用新型茶杯组合,其中所述杯体上端放置有所述的茶漏支架,所述茶漏支架上放置所述茶漏。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茶漏、茶漏支架及茶杯组合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茶漏有效解决了旅行途中茶水分离的问题,适合所有原叶茶和花草茶的冲泡,让消费者可以直观地看到叶茶在茶漏本体的内腔伸展,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自由掌握茶叶侵泡的时间,同时采用铝箔材料制作的茶漏,轻便灵活,区别于不锈钢,玻璃和陶瓷茶漏,有利于推广中式饮茶,方便消费者在旅行途中一次性消费,降低了材料造价和成本构成,铝箔制成的茶漏采用1.0mm厚,区别于市面上大多数食品包装所用的0.6mm、0.8mm厚的铝箔材料,在力度上满足了方便拿取不易变形的需要;通过将茶漏本体的底部设置为横截面是阶梯形回转形成的凹槽面,在多个凹槽上分别设置多个小孔,有效解决了平底穿孔的出水不畅的弊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芬吉茶业有限公司,未经芬吉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303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