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R4光模块复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32041.2 | 申请日: | 2018-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5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吴候明;刘现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铭之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H04B1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钟斌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二***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模块 伸缩杆 刻度杆 套接管 夹板 复位装置 复位 滚轮 夹紧 通孔 焊接 本实用新型 伸缩杆中部 手柄 底座顶端 顶端焊接 高度调节 夹板位置 摇动手柄 刻度线 连接杆 底座 胶接 拉伸 内壁 内插 锁紧 套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R4光模块复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两侧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顶端胶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顶端焊接有套接管,所述套接管的一端内壁插设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中部开设有通孔,通孔内插设有刻度杆,所述刻度杆一端焊接有夹板,所述刻度杆另一端焊接有手柄,所述套接管的另一端套接有连接杆,通过摇动手柄和拉伸第二伸缩杆可实现夹板对光模块的夹紧与复位,通过刻度杆上的刻度线,可精准的确定将光模块夹紧的程度,第一伸缩杆可根据光模块高度调节夹板位置,方便光模块的锁紧复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模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R4光模块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光模块是由光电子器件、功能电路和光接口等组成,一种进行光电信号互转的集成模块,光电子器件包括发射和接收两部分,光模块的作用就是光电转换,发送端把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通过光纤传送后,接收端再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光模块作为光通信的接口器件为保证光纤通信过程正常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可拔插的光模块比普通光模块多了锁紧与复位装置,但现有的复位装置往往不能适应不同高度的光模块,光模块的锁紧复位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LR4光模块复位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LR光模块复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两侧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顶端胶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顶端焊接有套接管,所述套接管的一端内壁插设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中部开设有通孔,通孔内插设有刻度杆,所述刻度杆一端焊接有夹板,所述刻度杆另一端焊接有手柄,所述套接管的另一端套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内侧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连接杆的一端通过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弹簧的一端焊接有夹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杆两侧分别设置有稳定块,稳定块一端焊接在第一伸缩杆上,另一端垂直底座放置。
优选的,所述刻度杆上均匀设置有刻度线,且刻度杆远离夹板的一端开设有通孔,通孔内插设有手柄,手柄与刻度杆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二伸缩杆由两根细连接杆和一根粗连接杆组成,细连接杆的一端套接在套接管内,细连接杆的另一端套接在粗连接杆内。
优选的,所述光模块的底端插设在底座的中部,且光模块位于夹板所围成的四方形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摇动手柄可使夹板向光模块运动,第二伸缩杆伸缩可使套接管带动连接杆和夹板向光模块运动,实现对光模块的夹紧,且第一伸缩杆在竖直方向上实现伸缩,滚轮会套接管运动调整距离,第一伸缩杆上的稳定块可维持夹板的平衡,通过刻度杆上的刻度线,根据光模块的大小可精准的确定将光模块夹紧的程度,夹板的一侧所连接的固定杆和弹簧可起到缓冲作用,不至于使夹板夹的过紧,使光模块损坏,也起到了减震的作用,这样就可以适应不同高度的光模块的夹紧固定,复位时拉伸第二伸缩杆吧,摇动手柄,就可将光模块拔出,实现光模块的锁紧复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LR4光模块复位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LR4光模块复位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LR4光模块复位装置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图中:1底座、2光模块、3滚轮、4第一伸缩杆、5套接管、6第二伸缩杆、62细连接杆、63粗连接杆、7刻度杆、8夹板、9手柄、10连接杆、11弹簧、12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铭之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铭之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320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