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热吸音抗震复合结构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32794.3 | 申请日: | 2018-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83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平;王恺中;邓贤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音希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K11/168 | 分类号: | G10K11/168;B32B19/08;B32B9/00;B32B9/04;B32B7/12;B32B3/08;B32B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褚明伟 |
地址: | 200070 上海市静***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板 气凝胶板 碳纤维毡 吸音孔 隔热 吸音 抗震 复合结构板 防火布 本实用新型 柔韧性 防火性能 防水性佳 复合结构 隔音性能 节省空间 抗震性能 易加工 重量轻 耗能 耐受 填充 保温 无毒 防火 震动 贯穿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热吸音抗震复合结构板,包括支撑板、碳纤维毡、气凝胶板及防火布,所述支撑板设置在中间,所述碳纤维毡设置在支撑板的两侧,所述气凝胶板设置在碳纤维毡的外侧,所述防火布设置在气凝胶板的外侧,所述支撑板上布设有吸音孔,所述吸音孔贯穿至支撑板的两侧,吸音孔内填充有耗能颗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隔热吸音抗震复合结构板结构简单,生产速度快,成本低,柔韧性好,防水性佳,厚度薄,节省空间,总重量轻,防火,无毒无烟,易加工安装,耐受撞击,能经受震动,在具备保温防火性能的同时,具有卓越的隔音性能以及抗震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隔热吸音复合板,尤其是涉及一种隔热吸音抗震复合结构板。
背景技术
铝纤维吸声板是一种厚度较薄,质量较轻的金属吸声材料。兼具传统吸声材料,如超细玻璃棉、矿物棉、岩棉的所有优点,并克服其缺点,易于加工、安装及清洗,且有极好的装饰功能。与一般传统纤维性吸音材料相比较,传统材料质地较软,强度较低,有机纤维吸声材料吸湿率较高,容易燃烧,而无机纤维吸声材料不容易分解,会严重污染环境,同时可能会导致人体过敏的现象发生。此外,有些吸声材料,如颗粒状吸声材料在安装过程中,会有颗粒物坠落,引起危险;泡沫吸声材料会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生老化,使用温度大幅度降低,吸湿后吸声系数严重下降等诸多问题。而铝纤维吸声板具有诸多优良特性,可广泛应用于船舶舱室、车体、飞机、工业厂房天花板,机械振动发动机等吸声领域。
但是目前已有的铝纤维吸声板大多结构简单,仅通过铝纤维毡进行吸音,其强度与吸声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隔热吸音抗震复合结构板。
隔热吸音抗震复合结构板,包括支撑板、碳纤维毡、气凝胶板及防火布,所述支撑板设置在中间,所述碳纤维毡设置在支撑板的两侧,所述气凝胶板设置在碳纤维毡的外侧,所述防火布设置在气凝胶板的外侧,所述支撑板上布设有吸音孔,所述吸音孔贯穿至支撑板的两侧,所述吸音孔内填充有耗能颗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为岩棉板。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的厚度在2~3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碳纤维毡由碳纤维丝制成,厚度在0.5~2mm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凝胶板厚度在0.5~1mm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与碳纤维毡之间通过粘结剂粘结,所述碳纤维毡与气凝胶板之间通过粘结剂粘结,所述气凝胶板与防火布之间通过粘结剂粘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音孔为圆柱状结构,沿支撑板的平面均布开设,且所述吸音孔所占面积之和为支撑板平面面积的1/5-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耗能颗粒为高分子颗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吸音孔内耗能颗粒设置有多个。通过颗粒与颗粒之间以及颗粒与吸音孔的内壁之间不断碰撞和摩擦耗散振动能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吸音孔内耗能颗粒按一定的级配进行填充。
本实用新型利用粘结剂把具有吸声功能的支撑板、碳纤维毡、气凝胶板进行复合,再与保护层防火布进行复合,得到隔热吸音抗震复合结构板。
其中,支撑板主要提供板材的支撑作用,增强板材的强度,支撑板上的吸音孔设置目的一方面用于吸音,增强吸音效果,另一方面用于减轻支撑板的总量,进而使得复合板整体重量减轻,吸音孔所占面积之和为支撑板平面面积的1/5-1/3,这种设置能够同时兼顾支撑板的支撑性能、力学性能,还能够尽量多的提高其吸声性能。吸音孔内耗能颗粒的设置目的在于通过颗粒之间的摩擦以及颗粒与吸音孔内壁之间的摩擦来吸收、耗散振动能量,减轻复合板的震动,提高其抗震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音希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大音希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327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