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交流多路LED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34880.8 | 申请日: | 2018-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69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应呈棋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捷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56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辅线 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 控制电路 多路LED 控制端 电阻 技术方案要点 反方向并联 电路结构 交流电源 生产效率 分两路 主线 布线 串接 生产成本 交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流多路LED控制电路,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主线、n个辅线、以及控制器,n≥1,所述控制器的输入为交流电源,控制器具有n个控制端,各个控制端与各个辅线一一对应连接,每个辅线与主线之间连接有LED灯串单元,每组LED灯串单元包括若干LED灯珠和电阻,每组LED灯串单元分两路,每路若干LED灯珠与本组另一路若干LED灯珠反方向并联,再串接若干电阻到任一辅线上,本实用新型仅需三条线路就可以实现四路LED的控制或者四条线路可以实现六路LED的控制等,整个电路结构布线简单,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控制电路,特别涉及一种交流多路LED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由含镓(Ga)、砷(As)、磷(P)、氮(N)等的化合物制成。
当电子与空穴复合时能辐射出可见光,因而可以用来制成发光二极管。在电路及仪器中作为指示灯,或者组成文字或数字显示。砷化镓二极管发红光,磷化镓二极管发绿光,碳化硅二极管发黄光,氮化镓二极管发蓝光。因化学性质又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无机发光二极管LED。在现有的LED灯带灯串中,常常使用多条线路进行设计,而该线路结构复杂,成本高。
例如:
1.在四路LED驱动中,通常需要五条线路才能实现,中间一条作为公共主线,另外四条各为一路,在五条线路上最多实现四路驱动,成本较高。
2.现有技术中如果要实现四路LED驱动,就需要五条线路,如果要实现六路LED驱动就需要七条线路,布线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针对上述缺陷,值得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流多路LED控制电路,其具有减少线路、降低成本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交流多路LED控制电路,包括主线、n个辅线、以及控制器,n≥1,所述控制器的输入为交流电源,控制器具有n个控制端,各个控制端与各个辅线一一对应连接,每个辅线与主线之间连接有LED灯串单元,每组LED灯串单元包括若干LED灯珠和电阻,每组LED灯串单元分两路,每路若干LED灯珠与本组另一路若干LED灯珠反方向并联,再串接若干电阻到任一辅线上。
通过上述设置,例如n等于2时,本方案仅需三条线路,2条辅线和1条主线,每组LED灯串单元分两路,也就是可以实现四路LED的控制;或者例如n等于3时,实现四条线路可以对六路LED的控制,以此类推。整个电路结构布线简单,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主线和辅线为电子线、漆包线或FPC柔性线路。
通过上述设置,电子线、漆包线或FPC柔性线路可以实现多种实施方式,性能稳定,信号传输稳定,使用寿命较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控制器包括单片机,单片机具有大于等于n个输入输出引脚,所述输入输出引脚连接辅线用于输出循环的控制信号。
通过上述设置,单片机可以从市场上选购任一具有可定义的输入输出引脚的器件,例如公开较广的PIC单片机、AVR单片机等都可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n为3时,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火线L、零线N、电阻R1、电阻R2、电容C1、电容C2、开关S1、双向可控硅Q1、双向可控硅Q2、双向可控硅Q3、稳压管Z1、以及二极管D1;单片机的第一引脚为Vcc、第八引脚为GND、其余引脚为可定义的输入输出引脚;
单片机的第一引脚连接稳压管Z1的阴极、电容C1的正极、零线N,
单片机的第二引脚连接电阻R1的第一端、电容C2的第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捷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市捷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348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