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尾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36253.8 | 申请日: | 201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89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陈爱国;唐伟炜;吴丽华;叶美巧;李军;王冠华;陈景昱;陈振豪;温俊鸿;张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爱国 |
主分类号: | F01N3/021 | 分类号: | F01N3/021;F01N3/022;F01N3/028;F01N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宋静娜;郝传鑫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芯 微波加热器 柴油机尾气处理 本实用新型 柴油机尾气微粒 内燃机尾气 滤芯堵塞 尾气管道 尾气颗粒 尾气微粒 柴油机 三通阀 加热 堆积 再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柴油机尾气处理装置,包括两个DPF,两个所述DPF通过三通阀与柴油机的尾气管道连接;所述DPF包括滤芯和微波加热器,所述滤芯和所述微波加热器均设于所述DPF的管道中,所述微波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滤芯中的尾气颗粒。本实用新型能解决现有技术中柴油机尾气微粒在DPF系统再生不充分,尾气微粒易在滤芯中堆积,造成滤芯堵塞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柴油机尾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据国际海事组织(IMO)估算,一艘十来万吨的大型货船,每天消耗的柴油以百吨计,固体颗粒物排放总量相当于全世界汽车排放的一半。
目前降低柴油机排放的主要措施有机前处理、机内净化和机后尾气处理。柴油机机前处理和机内净化已经达到很高水平,要想通过这两个途径进一步降低柴油机的排放具有一定限度。而机后尾气处理技术仍具有很大研究空间,并且国际研究发现颗粒物捕集器DPF是解决柴油机颗粒排放最有效的后处理技术。有研究表明:常规和未经优化的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超过80%的气流经过少于50%的净化器载体截面积。
当前国内外的DPF系统多采用连续再生技术,即在DPF系统滤芯中涂有铂钯催化剂等,利用催化剂降低微粒的氧化活化能,使微粒能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燃烧,从而实现DPF系统中尾气微粒的再生。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燃油品质不能满足该系统的要求,尾气微粒在DPF系统再生不充分,尾气微粒易在滤芯中堆积,造成滤芯的堵塞。故采用连续再生技术的传统DPF系统使用一段时间后要将DPF系统中的滤芯拆除下来,清除滤芯中堆积的尾气微粒才能再投入使用,不能持续运行。因此,传统DPF系统并不适合在国内船舶柴油机上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柴油机尾气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柴油机尾气微粒在DPF系统再生不充分,尾气微粒易在滤芯中堆积,造成滤芯堵塞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柴油机尾气处理装置,包括两个DPF,两个所述DPF通过三通阀与柴油机的尾气管道连接;
所述DPF包括滤芯和微波加热器,所述滤芯和所述微波加热器均设于所述DPF的管道中,所述微波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滤芯中的尾气颗粒。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优选方式,还包括自动控制装置,所述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尾气压力传感器、尾气温度传感器以及步进电机,所述尾气压力传感器、所述尾气温度传感器、所述步进电机以及所述微波加热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优选方式,所述尾气压力传感器、所述尾气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DPF的管道中,所述步进电机还与所述三通阀机械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优选方式,还包括旁通气路,所述旁通气路与柴油机的尾气管道连接,所述旁通气路上设有旁通阀,所述旁通阀的通断受所述控制器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优选方式,所述滤芯为蜂窝陶瓷滤芯,所述蜂窝陶瓷滤芯内设有波浪形孔道和非对称形孔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优选方式,还包括微波屏蔽网、隔热板,所述微波屏蔽网覆盖在所述滤芯的外周,所述隔热板覆盖在所述微波屏蔽网的外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设置两路并行的DPF,通过三通阀交替导通两路DPF,当一路DPF吸收一定量的尾气颗粒后,控制三通阀导通另一路DPF。同时采用微波加热器加热DPF滤芯中的尾气颗粒使之燃烧,可以将氧化活化能较高的尾气颗粒完全燃烧,实现对DPF的再生。交替导通、交替再生两路DPF即可实现对柴油机尾气的连续处理。再结合自动控制装置,利用温度和压力传感器检测DPF内尾气参数,结合自动控制技术控制三通阀的导通方向,实现了DPF通路的自动导通和DPF滤芯的自动再生。利用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定期拆卸清理滤芯,大大减轻对DPF的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爱国,未经陈爱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362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柴油发动机用磁流变弹性体消音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汽车尾气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