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固定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38048.5 | 申请日: | 2018-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09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佟安岐;王国良;杨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73 | 分类号: | E02D29/073;E02D29/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张珍珍 |
地址: | 中国香港湾仔轩尼***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火板 固定结构 隔热件 防火组件 防火带 本实用新型 防护板组件 沉管隧道 防火结构 管道连接 管节 防火时效 活动连接 间隔设置 两端固定 防水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固定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包括防水带组件和防火组件,防火组件包括:防护板组件,防护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防火板和第二防火板,第一防火板和第二防火板的一端与一管道连接,第一防火板和第二防火板的另一端与另一管道活动连接;隔热件,隔热件位于所述第一防火板和第二防火板之间;固定结构,固定结构的两端固定连接于第一防火板和第二防火板,且该固定结构与隔热件固定连接;以及柔性防火带,柔性防火带位于第一防火板与第二防火板之间,且柔性防火带的一端与隔热件连接,另一端与一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以使得防火组件能够同时满足防火时效和位移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管隧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固定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背景技术
沉管法施工隧道中,两个相邻的管道之间的连接处需要采用防水带组件,例如橡胶止水胶条进行连接,防止外部的水分通过该连接处渗入到管道内,该防水带组件除了需要满足隧道管节间的纵向伸缩位移外,必须在设计年限(例如120年)内,满足防火要求,从而保证隧道结构整体防火性能。若管道内起火,该火情势必会影响到防水带组件的使用寿命,因此,目前普遍的做法是设置一个防火板来实现防水带组件的防火需求,然而,现有的防火板存在以下问题:只设置防火板,经试验检测,现有的防火设计达到两小时的防火需求,也即,管道内起火两小时内不会对防水带组件造成影响,两小时的防火时效已无法实现有效的防火需求。同时,此两个相邻的管道需要纵向位移,现有接头结构只设置一个防火板,也无法满足位移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固定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旨在使得防火组件能够同时满足防火时效和位移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有固定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包括防水带组件和防火组件,所述防水带组件和所述防火组件连接于相邻的两管道之间,所述防火组件与所述防水带组件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防水带组件的内侧,所述防火组件包括:
防护板组件,所述防护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防火板和第二防火板,所述第一防火板和第二防火板的一端与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一防火板和第二防火板的另一端与另一管道活动连接;
隔热件,所述隔热件位于所述第一防火板和第二防火板之间;
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的两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防火板和第二防火板,且该固定结构与所述隔热件固定连接;以及
柔性防火带,所述柔性防火带位于所述第一防火板与所述第二防火板之间,且所述柔性防火带的一端与所述隔热件连接,另一端与一管道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至少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朝向所述防水带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防火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背离所述防水带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防火板固定连接,所述隔热件与所述连接件的中部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固定段、第二固定段、以及支撑段,所述第一固定段和所述第二固定段相对设于所述支撑段的两端,且朝向同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固定段与所述第一防火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段与所述第二防火板固定连接,所述隔热件与所述支撑段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段背离所述支撑段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固定段背离所述支撑段的一端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相对设置,并相向延伸,所述第二凸起插接于所述隔热件。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于所述支撑段,并沿背离所述第一固定段和第二固定段的方向延伸,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防火板包括三层层叠设置的防火复合板,所述防火组件还包括至少两自攻螺钉,至少一所述自攻螺钉穿过三层防火复合板,并与所述第一固定段连接;所述第二防火板也包括三层层叠设置的防火复合板,至少一所述自攻螺钉穿过三层防火复合板,并与所述第二固定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380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
- 下一篇: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