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城市矿泉水直饮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38757.3 | 申请日: | 2018-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82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蒋建谊;徐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防城港市亿港自来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12;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李秋琦 |
地址: | 538001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水 活性炭过滤器 过滤设备 储水箱 地下 本实用新型 矿泉水 自来水 增设 臭氧发生器 精密过滤器 锰砂过滤器 自来水供水 自来水接入 水源 反渗透膜 接入管道 依次连接 有效循环 回水 接入口 死水 余氯 去除 水泵 串联 中断 引入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市矿泉水直饮系统,包括包括过滤设备、RO反渗透膜、pH控制器、储水箱、臭氧发生器、活性炭过滤器、水泵,并设有地下矿水和自来水接入的管道和开关;所述过滤设备由锰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和串联精密过滤器依次连接,地下矿水接入过滤设备,并在接入管道上设有开关。本实用新型的直饮系统直接引入地下矿水,用户端的回水输回储水箱,实现有效循环,杜绝死水;增设了自来水的接入口,为去除自来水的余氯在储水箱外增设了活性炭过滤器,一旦地下矿水的水源出现问题时,可马上切断地下矿水的水源,切换成由自来水供水,可以保证用户的用水不出现中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用水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城市矿泉水直饮系统。
背景技术
在欧美许多国家的城市提供便捷安全的管道直饮水,而我国由于过去较低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不均衡,在绝大部分城市都没有建设直饮水系统。随着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人对高品质的生活设施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建设城市矿泉水直饮系统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管道直矿泉水直饮系统对水源质量要求高,欧美国家由于环境较好,符合标准的水源地多,而我国目前符合条件的水源地还不多,因为厂矿较多,水源有被污染的危险,因此照搬欧美的直饮系统并不适合于我国的国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矿泉水直饮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城市矿泉水直饮系统,包括过滤设备、RO反渗透膜、pH控制器、储水箱、臭氧发生器、活性炭过滤器、水泵,并设有地下矿水和自来水接入的管道和开关;所述过滤设备由锰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和串联精密过滤器依次连接,地下矿水接入过滤设备,并在接入管道上设有开关。
其中,所述串联精密过滤器由三个逐级串联的精密过滤器组成,三个精密过滤器的精度分别为20μm、10μm、5μm。
其中,所述过滤设备与RO反渗透膜连接,所述RO反渗透膜与pH控制器连接,所述pH控制器与储水箱连接,所述臭氧发生器与储水箱连接,所述储水箱与活性炭过滤器连接,所述活性炭过滤器与水泵连接,所述储水箱的水经活性炭过滤器、水泵后流到用户端,回水再输回储水箱。
其中,自来水接入管道与RO反渗透膜连接,在接入管道上设有开关。
其中,所述RO反渗透膜的膜孔径为纳米级。
其中,所述臭氧发生器与储水器连接的接口在储水器的底部,所述储水器顶部有尾气排放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直饮系统直接引入地下矿水,经过过滤设备盒反渗透膜设备可有效过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微生物、氯、重金属离子等,再经过 pH调节和臭氧消毒即可输送到用户端,用户端的回水输回储水箱,实现有效循环,杜绝死水;本实用新型增设了自来水的接入口,为去除自来水的余氯在储水箱外增设了活性炭过滤器,一旦地下矿水的水源出现问题时,可马上切断地下矿水的水源,切换成由自来水供水,可以保证用户的用水不出现中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一种城市矿泉水直饮系统,包括过滤设备、RO反渗透膜、pH控制器、储水箱、臭氧发生器、活性炭过滤器、水泵,并设有地下矿水和自来水接入的管道和开关;所述过滤设备由锰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和串联精密过滤器依次连接,地下矿水接入过滤设备,并在接入管道上设有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防城港市亿港自来水有限公司,未经防城港市亿港自来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387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