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42774.4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76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王科星;邢喜春;朱宏志;朱光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0 | 分类号: | F01N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管路 电加热保温装置 混合器 电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 加装 低温工况 尿素结晶 尿素喷嘴 加热 去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加热装置,其包括排气管路、电加热保温装置总成和混合器;在排气管路的尿素喷嘴后的管路外侧加装电加热保温装置总成,在排气管路内加装混合器,所述混合器位于设置有电加热保温装置总成的排气管路的前端。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装置,通过电加热保温装置总成能够对排气管路进行加热,从而能够降低低温工况的结晶风险,以及去除已形成的尿素结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属于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低尿素结晶风险的电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国四、国五的排放法规与国三排放法规相比,柴油机的排气污染物(主要是颗粒和氮氧化合物)的限值降低了很多。柴油机机内不能同时实现降低上述两种排气污染物达到排放法规限值要求,需在机内优化燃烧,降低颗粒物排放,在机外主流采用选择催化还原(SCR)后处理系统降低排气污染物中氮氧化合物的含量,使发动机的排气污染物满足国四、国五的排放法规要求。
SCR后处理系统要求在排气系统内喷射尿素水溶液,尿素高温水解生成氨气,氨气作为还原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氮氧化物发生反应,从而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车用尿素水溶液喷入排气系统内,在生成氨气的同时,低温条件下会发生一些副反应,生成固态的尿素结晶物(缩二脲、三聚氰胺及其聚合物等)。尿素结晶的产生会降低氮氧化物的转化效率,增加排气背压,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排放和动力性。国四到国五的排放法规升级,车用尿素的喷射量会增加20%左右,尿素结晶风险也随之增加。
为了解决尿素结晶问题,国内外的生产厂设计了很多种车用尿素混合器和保温装置等措施,其原理都是通过改变气流的走向,靠本身排气的能量来提高壁面温度及排气与尿素的混合距离来降低尿素结晶。但是对于常用工况的排气温度本身就比较低的城市内短途运输、公交车等车型,如上方法就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需引入外部能量。
因此,现在急需一种提升壁面及排气温度的电加热装置,在常用工况排温较低的车型上应用,提高壁面和排气温度,降低尿素结晶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加热装置,其解决排气温度低造成的尿素结晶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加热装置,其包括排气管路、电加热保温装置总成和混合器;
在排气管路的尿素喷嘴后的管路外侧加装电加热保温装置总成,在排气管路内加装混合器,所述混合器位于设置有电加热保温装置总成的排气管路的前端。
可选的,排气管路后侧连接SCR后处理器总成。
可选的,后处理器总成后侧串联限流阀。
可选的,电加热保温装置总成包括保温层、防护层、温度传感器、电源正极、加热环和电源负极;
所述加热环缠绕于所述排气管路上,其两端分别连接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
所述保温层覆盖所述加热环,所述保温层外部还覆盖有防护层;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排气管路上,用于检测排气管路的管壁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装置,通过电加热保温装置总成能够对排气管路进行加热,从而能够降低低温工况的结晶风险,以及去除已形成的尿素结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保温装置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1-排气管路;2-电加热保温装置总成;3-混合器;4-SCR后处理器总成;5-限流阀;6-保温层;7-防护层;8-温度传感器;9-电源正极;10-加热环;11-电源负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427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