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血管分离刀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44740.9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32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潘美华;杨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0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刀柄 刀体 血管 连接头 刀尖 分离刀 连接段 刀片 侧刃 杆状 本实用新型 误伤 扁平片体 刀体前端 防滑花纹 分离操作 分离难度 分离血管 弧形条状 筋膜组织 左右两侧 开刃 片体 握持 肌肉 | ||
一种血管分离刀,包括在刀柄前端设有刀片,刀片在刀柄前端形成一弧形的刀体,刀体前端形成刀尖,刀体两侧开刃形成侧刃。刀体形呈弧形条状的扁平片体,片体前端形成刀尖,左右两侧形成侧刃。刀柄的前端设有一锥形的连接头,刀体设置在连接头前端。刀体的末端形成杆状连接段,连接段设置在连接头前端。刀柄形成扁平杆状,在刀柄的握持部分形成有防滑花纹。本实用新型可擅于分离血管与肌肉或筋膜组织,不易误伤血管,简化血管分离操作步骤、降低血管分离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血管分离刀。
背景技术
目前没有专门用于睫状前动脉分离的手术器械,曾有学者采用虹膜钩、异物剔刀、截囊刀、胶带条等多种辅助工具才能完成血管的分离,手术步骤繁杂,耗时长,效率低下。后来,临床工作者在分离血管时,简化了辅助工具,单纯使用囊膜剪来分离血管与肌肉筋膜组织。但囊膜剪不容易从肌肉或筋膜组织中分离、暴露血管,使得分离血管效率低下,耗时长;它也容易误伤血管造成出血;囊膜剪使用数次后,剪刀的刀锋易变钝甚至发生卷曲,剪切效率低下。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经过多年的血管分离操作经验积累和不断的临床试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以能专门用于显微斜视手术中分离睫状前动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分离刀,其可擅于分离血管与肌肉或筋膜组织,不易误伤血管,简化血管分离操作步骤、降低血管分离难度。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血管分离刀,包括在刀柄前端设有刀片,刀片在刀柄前端形成一弧形的刀体,刀体前端形成刀尖,刀体两侧开刃形成侧刃。
进一步,刀体形呈弧形条状的扁平片体,片体左右两侧形成侧刃,片体前端向上渐弧弯形成翘起状的刀尖。
进一步,刀体的长度为6mm,向上翘起的刀尖的长度为1.5±0.1mm,片状的刀体的厚度为0.5-0.8mm。
进一步,刀柄的前端设有一锥形的连接头,刀体设置在连接头前端。
进一步,刀体的末端形成杆状连接段,连接段设置在连接头前端。
进一步,刀柄的长度为75-87mm,刀柄的宽度为4.5-5.3mm,刀柄前端的连接头的长度为5mm,连接段的长度为10mm。
进一步,刀柄形成扁平杆状,在刀柄的握持部分形成有防滑花纹。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可运用于显微斜视手术中分离睫状前动脉,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刀具有以下优点:
1、器械手感好,操作便利,简化血管分离操作步骤、降低血管分离难度,大大缩短手术时间;
2、易于清洗和无菌处理、多次使用不会降低使用效率;
3、擅于分离血管与肌肉或筋膜组织,不易误伤血管,手术出血少,可以分离各种类型的血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血管分离刀,其包括在刀柄1前端设置一刀片,本实用新型中的刀片在刀柄前端形成一弧形的刀体2,刀体2前端形成刀尖21,刀体两侧开刃形成侧刃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447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眼科患者眼部上药专用导向集液器
- 下一篇:雾化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