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河码头含油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45820.6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1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星;王建辉;赵兵;贾春峰;李文军;李沛沛;贾彤;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交通环境保护中心站(有限公司);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太兆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08 | 代理人: | 张洪年 |
地址: | 030006 山西省太***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排放管 含油污水处理装置 内河码头 隔油池 本实用新型 污泥排放阀 吸附沉淀池 过滤池 污泥泵 废水排放阀 油水分离器 处理装置 船舶空间 交通工程 内河航行 依次设置 依次相连 提升泵 航程 水路 船舶 污水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路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到一种内河码头含油污水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包括前后依次相连的调节隔油池、吸附沉淀池、过滤池;所述调节隔油池在通向污水的管路上设有提升泵;所述调节隔油池在底部还设有污泥排放管,所述污泥排放管上前后依次设置有污泥排放阀和污泥泵;所述吸附沉淀池在底部也设有污泥排放管,该污泥排放管连接到污泥排放阀和污泥泵之间的污泥排放管;所述过滤池设有废水排放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河码头含油污水处理装置简便、经济,能解决内河航行船舶较小、航程较短、船舶空间有限,不宜安装油水分离器而造成污染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路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到一种内河码头含油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背景
内河中航行船舶以中小型船舶为主,绝大部分为柴油机动力自航船舶,具有自动化程度低、电力供应不足,每条船舶的舱底含油污水量较小,船舶中无专门技术人员、运行费用和维护资金有限等特点。随着近年来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内河船舶航行中含油污水随意排放造成的水体污染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内河航行船舶较小,航程较短,船舶空间有限,船舶舱底含油污水产生量较小,因此安装油水分离器的经济性较低。目前内河船舶舱底含油污水部分被专门油污水回收船舶收集,其余直接排放进入环境。现有船舶舱底含油污水的治理技术大多集中在船载油污水处理装置上,未能解决内河船舶空间不足导致无法安装油污水处理装置的问题。综上所述,在内河码头建立船舶舱底含油污水的处理装置,通过管理措施确保其全部含油污水得到处理能够有效缓解船舶舱底含油污水对水体的污染。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济性较高的适宜小型船舶的内河码头含油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河码头含油污水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包括前后依次相连的调节隔油池1、吸附沉淀池2、过滤池3;所述调节隔油池1在通向污水的管路上设有提升泵5;所述调节隔油池1在底部还设有污泥排放管,所述污泥排放管上前后依次设置有污泥排放阀6和污泥泵7;所述吸附沉淀池2在底部也设有污泥排放管,该污泥排放管连接到污泥排放阀6和污泥泵7之间的污泥排放管;所述吸附沉淀池2在池内还设有搅拌装置4;所述过滤池3设有废水排放阀8。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河码头含油污水处理装置,所述吸附沉淀池2内设有粉煤灰层作为吸附剂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河码头含油污水处理装置,所述过滤池3内设有粉煤灰陶粒填料层作为过滤剂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河码头含油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搅拌装置4为螺旋浆式搅拌器。
工作原理:提升泵抽取船舶舱底的含油污水进入调节隔油池,随着抽取水量的增加达到池体储存最大量,通过静置使油、水、固体杂质实现初步分离,将油抽取后暂存油桶内,利用提升泵将调节隔油池初步处理的污水排入吸附沉淀池,人工投加电厂粉煤灰作为吸附沉淀剂,开启搅拌装置搅拌均匀,静置沉淀,经过进一步处理后,通过提升泵将污水排入过滤池内,利用过滤池内的粉煤灰陶粒填料,净化处理污水,最终通过废水排放阀排放进入环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河码头含油污水处理装置简便、经济,能解决内河航行船舶较小、航程较短、船舶空间有限,不宜安装油水分离器而造成污染的问题;搅拌装置选择为螺旋浆式搅拌器,相对于涡轮式等搅拌器,其轴向混合能力更强,能把上层的浮油与下方的吸附剂更好的混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1-调节隔油池、2-吸附沉淀池、3-过滤池、4-搅拌装置、5-提升泵、6-污泥排放阀、7-污泥泵、8-废水排放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河码头含油污水处理装置作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交通环境保护中心站(有限公司);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未经山西省交通环境保护中心站(有限公司);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458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