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连接结构及动力电池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50021.8 | 申请日: | 2018-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19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励建炬;范洪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连接结构 接线端 软连接区 动力电池 本实用新型 多层金属箔 部件位置 柔软性 抖动 叠合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连接结构及动力电池组件。软连接结构包括连接部和接线端,连接部由多层金属箔叠合而成,连接部包括软连接区,接线端连接于软连接区。通过将接线端连接在软连接区,使用过程中,如果接线端另一端所连接的部件位置改变(比如由于抖动等原因)时,由于软连接区柔软性较好,接线端可以随之移动,而对整个软连接结构的影响比较小,整个软连接结构更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导电的连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软连接结构及动力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在动力电池组件中,在一些用于导电的连接件上,会采用软连接结构。软连接结构由多层金属箔叠合而成。与整块导电件的结构相比,软连接结构具有较大的柔软性,可以适应动力电池组件外部环境不稳定的特点,同时又兼具一定的连接强度、较好的导电性能,较好保持各个电池或待连接件之间的连接。
软连接结构一般包括硬连接区和软连接区,现有的软连接结构中,如果再焊接接线端的时,一般都会焊接在硬连接区的表面,但是由于硬连接区的结构强度更大,不易变形,因此如果接线端所连接的部件的位置改变(比如抖动时),往往会带动整个软连接结构移动,不利于保持整个软连接结构的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软连接结构,整体结构更稳定。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软连接结构,包括连接部和接线端,连接部由多层金属箔叠合而成,连接部包括软连接区,接线端连接于软连接区。
其中,接线端的端面与软连接区的表面通过摩擦焊焊接。
其中,软连接区的表面,在摩擦焊区域预先进行去氧化层处理,形成未氧化层。
其中,未氧化层进行活化处理,形成易焊层,接线端焊接于易焊层。
其中,接线端呈圆柱形。
其中,连接部还包括硬连接区,硬连接区与软连接区相邻,硬连接区由多层金属箔的侧面焊接后形成,连接部经过至少一次退火后,在硬连接区的预设位置弯折,形成硬连接弯折区。
其中,连接部呈L形,连接部的转角处位于硬连接弯折区处。
其中,软连接区的两侧设置有硬连接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动力电池组件,应用了此种软连接结构,能保持整个软连接结构稳定。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力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软连接结构。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连接结构及动力电池组件,软连接结构包括连接部和接线端,连接部由多层金属箔叠合而成,连接部包括软连接区,接线端连接于软连接区。通过将接线端连接在软连接区,使用过程中,如果接线端另一端所连接的部件位置改变(比如由于抖动等原因)时,由于软连接区柔软性较好,接线端可以随之移动,而对整个软连接结构的影响比较小,整个软连接结构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其中,1-连接部,11-金属箔,12-硬连接区,121-硬连接弯折区,13-软连接区,2-接线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500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