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帆船运动员转向动作训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50744.8 | 申请日: | 2018-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22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高雅楠;李世明;李奕萱;代珍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B69/00 | 分类号: | A63B69/00;A63B69/06 |
代理公司: | 烟台上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刘志毅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船体 底板 桅杆 转向动作 训练装置 横杆 档杆 绳索 帆船 弹性限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 可转动连接 船舷 浮动弹簧 首尾方向 首尾两端 左右两侧 类V字形 凸起处 万向轮 自由端 耳环 铰接 尾舵 下端 陆地 练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帆船运动员转向动作训练装置,包括模拟船体和位于模拟船体下方的底板,所述模拟船体包括两侧的船舷,所述底板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模拟船体的横截面呈类V字形,下端凸起处沿首尾方向设有多个万向轮,模拟船体的首尾两端与底板之间设有弹性限位装置,模拟船体的左右两侧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浮动弹簧;所述模拟船体上设有桅杆,所述桅杆上设有船帆,所述桅杆与所述模拟船体铰接;所述模拟船体内部设有横杆,所述横杆上设有耳环,所述桅杆上还设有档杆,所述档杆连接调节绳索的一端,所述调节绳索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模拟船体的尾部可转动连接有尾舵装置;在进行实训之前,可在陆地上进行转向动作及转向后压舷技术的练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帆船运动员训练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帆船运动员转向动作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帆船运动员在航行过程中,当船体向上风或下风偏转,船的首尾连线越过了风向线,主帆驶风杆由船的一舷换至另一舷时,运动员通常需要将身体从一舷换至另一舷并及时进行适当压舷,整个过程称之为转向动作。在转向的过程中,运动员需要操纵舵柄,做出推或拉的适当舵量,同时需要通过缭绳适当地收帆或松帆,从而控制船帆的角度。转向动作的完成效果直接影响船体的航行路线及航行速度,在风力较大时通常要求转向动作能够敏捷完成且转向后迅速进行适当压舷以保证船体平稳航行。因此,如果缺少转向动作的针对性训练而直接进行海上实训,则极容易在整个转向过程中因技术掌握不娴熟导致转向后船体偏离航线,损失航行速度,甚至翻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帆船运动员转向动作训练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帆船运动员转向动作训练装置,包括模拟船体和位于模拟船体下方的底板,所述模拟船体包括两侧的船舷,所述底板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模拟船体的横截面呈类V字形,所述类V字形包括上部的圆弧和下部的小V字形,下端凸起处沿首尾方向设有多个万向轮,所述下端凸起实际是指所述小V字形下端的顶尖处,所述模拟船体的首尾两端与底板之间设有弹性限位装置,所述模拟船体的左右两侧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浮动弹簧,所述模拟船体可左右晃动的角度可达15~ 50°;
所述模拟船体上设有桅杆,所述桅杆上设有船帆,所述桅杆与所述模拟船体铰接;
所述模拟船体内部设有横杆,所述横杆上设有耳环,所述桅杆上设有挡杆,且所述挡杆位于所述船帆的下方,所述挡杆连接调节绳索的一端,所述调节绳索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调节绳索的自由端穿过所述耳环;
所述模拟船体的尾部可转动连接有尾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海上帆船实训之前,可通过本申请的训练装置,在陆地上进行转向动作练习及转向后压舷技术练习;
且模拟船体底部设有万向滚轮,加之船体两侧的浮动弹簧,可以模拟海面晃动不稳定的环境,转向换舷时,模拟船体可以随人船重心变化左右前后产生相应晃动,模拟海上转向换舷时的情景;
另外,在换舷的过程中,训练人员同时完成过杆动作,即训练人员在换舷的过程,人的身体不接触挡杆。
进一步,所述弹性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杆和设置在所述限位杆和所述底板之间的限位弹簧。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止模拟船体晃动过大,对训练人员造成一定的损伤。
进一步,所述尾舵装置包括尾舵本体和舵柄,所述尾舵本体包括舵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销孔,所述舵柄通过插销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训练人员在转向换舷的过程中,掌握对舵板的控制能力,使转向技术更加娴熟。
进一步,所述舵柄通过连接杆与模拟船体的尾部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507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