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配墨、供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52127.1 | 申请日: | 2018-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58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欧蔡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荟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31/02 | 分类号: | B41F3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151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墨单元 加料 油墨缸 三通阀 油墨 本实用新型 供墨装置 过滤器 出口 质量传感器 单元连接 实时监控 循环连接 印刷装置 控制器 控制阀 添加量 开度 墨桶 过滤 自动化 调配 保证 进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配墨、供墨装置,该装置包括油墨缸、设置在油墨缸进口的多个独立的加料单元、与每个加料单元连接的墨桶、与油墨缸底部相连的供墨单元以及与加料单元和供墨单元连接并用于控制加料单元和供墨单元运行的控制器,所述供墨单元的出口设置三通阀,三通阀的一个出口与印刷装置连接,另一个出口循环连接至油墨缸的顶部,三通阀的开度也通过控制阀来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滤器的过滤保证了油墨的质量,并通过质量传感器实时监控每一种油墨的添加量,从而保证每次调配的油墨都是精确且相同的,自动化程度高,配墨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墨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配墨、供墨装置。
背景技术
油墨的调配是印刷过程中重要环节之一。油墨调配的好坏,直接影响印刷成品的质量。随着印刷行业的蓬勃发展,业户对印刷质量、防伪等许多方面的高要求,配墨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使油墨生产厂家的配方工艺需要很高的技术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然而目前的自动配墨供墨系统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对车间要求高。目前国内大多数印刷厂在设计之初都没有把自动配墨供墨装置纳入设计,不具备集中配墨、供墨生产能力,通常采用人工称量,加墨的方式。这种配墨方法需要直接的人工劳动,工作强度大,且精度不够。由于人工配墨过程的随机性,很难进行数据管理,不利于印刷工艺流程的控制,且配墨过程中没有处于密封状态,生产现场有大量的敞开溶剂油墨,造成VOC无组织排放,对环境和工人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油墨质量好的自动配墨、供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配墨、供墨装置,该装置包括油墨缸、设置在油墨缸进口的多个独立的加料单元、与每个加料单元连接的墨桶、与油墨缸底部相连的供墨单元以及与加料单元和供墨单元连接并用于控制加料单元和供墨单元运行的控制器,所述供墨单元的出口设置三通阀,三通阀的一个出口与印刷装置连接,另一个出口循环连接至油墨缸的顶部,三通阀的开度也通过控制阀来控制。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处于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多余的油墨可以通过循环管路返回至油墨缸内,油墨不会挥发至大气中,降低VOC的排放量。
所述的加料单元包括过滤器以及设置在过滤器下方的集料器,所述集料器的底部设有质量传感器,所述集料器的底部呈锥形,且设有与油墨缸内部连通的可开闭的出料口,所述质量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通过过滤器的过滤保证了油墨的质量,并通过质量传感器实时监控每一种油墨的添加量,从而保证每次调配的油墨都是精确且相同的,自动化程度高,配墨效率高。
所述的过滤器顶部设有两个通孔,其中一个通孔连接导管,且导管插设在墨桶中的油墨中,另一个通孔与抽气机连接,所述抽气机与控制器连接。通过抽气机产生的负压将油墨从墨桶中吸到过滤器中。
所述的供墨单元包括通过管道与油墨缸底部连接的泵、设置在泵出口处的转子流量计,所述控制器与转子流量计连接并控制泵的转动频率。
所述的油墨缸内设有粘度计,所述粘度计与控制器连接,设置粘度计,可以监控油墨的粘度,因为粘度的大小对印刷质量的优劣关系很大,通过粘度计和控制器,调节溶剂的添加量,控制粘度处于最优状态。
所述的油墨缸的侧壁设有液位计,可以监控油墨缸内剩余油墨的量,及时补充油墨。
所述的油墨缸内部设有搅拌桨,一是使多种油墨混合更加均匀,二是防止油墨干结。
所述的控制器为PLC控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处于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多余的油墨可以通过循环管路返回至油墨缸内,油墨不会挥发至大气中,降低VOC的排放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荟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荟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521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