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颈髓损伤病人的防压疮枕头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52329.6 | 申请日: | 2018-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89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米洁;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7/07 | 分类号: | A61G7/07;A47G9/10 |
代理公司: | 重庆棱镜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2 | 代理人: | 李兴寰 |
地址: | 40004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阀门 充气垫 头枕 颈髓损伤 防压 枕头 本实用新型 控制器调节 二次损伤 硅胶材质 互锁连接 交替间隔 皮肤贴合 皮肤压迫 受压位置 内表面 高边 颈枕 压疮 柔软 护理 透明 观察 医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颈髓损伤病人的防压疮枕头,采用与皮肤贴合性好的硅胶材质做成,柔软,刺激性低且透明,方便医生或护理者观察皮肤压迫情况;在头枕和颈枕内表面交替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充气垫和多个第二充气垫;所有第一充气垫均连接在头枕左侧的第一充气阀门上,所有第二充气垫均连接在头枕右侧的第二充气阀门上,第一充气阀门与第二充气阀门互锁连接,当其中一个打开,另外一个则处于关闭状态,通过控制器调节不同的充气阀门来高边头部受压位置,操作方便,有效防止压疮,有效避免操作时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颈髓损伤病人的防压疮枕头。
背景技术
压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是由于身体局部皮肤受压、血液循环障碍、不能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的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溃烂和坏死。压疮一旦产生,则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在临床工作中,人们往往习惯于防范患者躯干及四肢部位压疮的发生,而忽视对头部压疮的观察和防范,若有头发覆盖,辅料包扎等更容易忽视。
颈髓损伤病人在术后须仰卧病床配合治疗,会造成后脑枕部长期受压,再加上温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导致枕后压疮。
中国专利实用新型专利“防枕后压疮枕头”(CN201320142708.1)公开了一种防枕后压床枕头,所述枕头在枕体一侧通过倾斜体连接有一个头枕,该头枕中间设有一个凹孔,通过凹孔,可让病人仰卧康复时,能将后脑置于凹孔使头部悬空减压,避免长时间仰卧制动容易造成枕后压疮的现象,该枕头的缺点在于,头枕四周仍然长时间与头部接触,还是会造成压疮。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防压疮的枕头”(CN203841946U),公开了一种防压疮的枕头,所述枕体包括枕体外壳、设置于枕体外壳内部的若干个单元垫片及与单元垫片连接的移动装置;所述的枕体外壳包括外壳底和与外壳底的四个边垂直连接的边框,该边框的上表面为弧形结构,枕体左、右两侧的边框上设置有F型槽;所述的单元垫片整体为波浪形结构,其厚度为枕体外壳高度的 2/3~3/4,长度为枕体外壳的左、右两侧边框内侧壁之间距离的3/4~4/5。所述的移动装置包括丝杠和与套装与丝杠上的螺母;该螺母与单元垫片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丝杠两端穿过枕体外壳两侧的F型槽伸出枕体外,丝杠两端设置有把手。该实用新型虽然能够通过变换头部受压位置,有效避免后脑枕部产生压疮,但是,其变换头部受压位置时,是通过手动操作,病人头部睡在枕头上,对枕头有一定的压力,而颈髓损伤病人颈椎又不能用力,头部重量全部靠枕头支撑,因此,枕头上的单元垫片承受的压力较大,通过手动操作丝杠变换受压位置,难免操作不便,若操作失误,必然会给病人颈椎造成二次损伤;而颈髓损伤病人在术后,要求颈椎不能活动,否则可能会影响颈髓恢复,造成二次损伤;而该实用新型中的防枕后压疮枕头并不能固定住头部,当病人睡的时间长了,头部感觉不舒服时,会不由自主的活动,可能导致二次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手动操作不便、操作失误容易给病人造成二次损伤、无法固定头部导致病人不由自主的移动头部给颈椎造成二次损伤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用于颈髓损伤病人的防压疮枕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523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护理病床的抬高装置
- 下一篇:眼科俯卧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