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接地极直流输电线路杆塔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56602.2 | 申请日: | 2018-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47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徐维毅;肖明杰;吴高波;林芳;向宇;张瑚;李健;赵全江;岳浩;李铁鼎;罗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2/24 | 分类号: | E04H12/2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点 回线 导线绝缘子 导线横担 金属 横担 直流输电线路 杆塔 本实用新型 地线支架 绝缘子串 无接地 电线路杆塔 底部连接 工程投资 节约土地 线路走廊 空余端 塔身 铁塔 下端 占用 悬挂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接地极直流输电线路杆塔,涉及一种电线路杆塔的结构。它包括塔身、极导线横担和金属回线横担,极导线横担与塔身下端的连接点为第一连接点,极导线横担下端设置有极导线绝缘子串;极导线绝缘子串呈V型,极导线绝缘子串的一端与连接点连接,另一端与极导线横担的空余端连接,极导线绝缘子串的底部连接有极导线;金属回线横担连接有地线支架,地线支架与金属回线横担下端的连接点为第二连接点,金属回线绝缘子串与第二连接点连接,金属回线通过金属回线绝缘子串悬挂于第二连接点下方。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线路走廊和铁塔,起到节约土地占用和节省工程投资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线路杆塔的结构,更具体地说是它一种无接地极直流输电线路杆塔。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双极直流输电系统大都带有配套的接地极和接地极线路,必要时利用大地为回路形成单极大地回线运行方式来提高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单极大地回线方式虽然线路投资相对较省,但对接地极选址的要求较高。此外,单极大地回线运行时,有较大的直流电流经接地极注入大地,如果极址附近有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的变电站、地下金属管道或铠装电缆等金属设施,入地电流可能给这些设施带来不良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可供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极址和接地极线路使用的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接地极极址和线路工程引起的环境影响、社会稳定等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发展迅速,接地极的入地电流不断提高,极址的选择更加困难。在个别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设计阶段,接地极极址和线路路径选择甚至成为整个直流输电工程的制约因素。
针对上述问题,采用金属回线代替接地极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国内目前已有部分直流输电工程在换流站附近采用了接地极线与极导线同塔架设的方案,可供无接地极直流输电线路参考。但由于金属回线的工作参数较接地极线有较大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基于上述分析,有必要研究一种用于无接地极直流输电线路,经济合理的杆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无接地极直流输电线路杆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无接地极直流输电线路杆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身、水平对称设置于塔身中上部左右两端的极导线横担和水平设置与塔身顶部的金属回线横担,所述极导线横担与塔身下端的连接点为第一连接点,极导线横担下端设置有极导线绝缘子串;所述极导线绝缘子串呈V型,极导线绝缘子串的一端与连接点连接,另一端与极导线横担的空余端连接,极导线绝缘子串的底部连接有极导线;所述金属回线横担的左右两端连接有地线支架,地线支架与金属回线横担为一体式结构,地线支架与金属回线横担下端的连接点为第二连接点,金属回线绝缘子串与第二连接点连接,金属回线通过金属回线绝缘子串悬挂于第二连接点下方;所述金属回线与极导线同塔布置;所述极导线横担到金属回线横担中点的距离L1为19.13m,金属回线横担到金属回线横担中点的距离L2为6m,地线支架到金属回线横担中点的距离L3为11.34m,金属回线横担与极导线横担之间的层间距H为8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金属回线与极导线同塔布置,可充分利用线路走廊和铁塔,起到节约土地占用和节省工程投资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将金属回线布置在极导线上方,便于与其他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交叉,有利于输电线路走廊的统筹规划;
3)本实用新型将金属回线布置在极导线上方可以有效降低极导线横担的对地高度,有利于降低杆塔重心,不仅增加了杆塔的可靠性,提高了极导线的耐雷水平,还有利于降低杆塔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尺寸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566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射天线馈管固定装置
- 下一篇:电动车充电服务站